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外候的意思、外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外候的解释

外露的征候。《六韬·五音》:“微妙之音,皆有外候。”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夫貌望丰伟者不必贤,而形器尫瘁者不必愚,咆哮者不必勇,淳淡者不必怯,或外候同而用意异,或气性殊而所务合,非若天地有常候,山川有定止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外候”一词的含义可从古代文献和现代解释两个角度理解:

  1. 核心含义
    指外露的征候,即事物或人表现出的外在迹象或特征。这一解释源自《六韬·五音》中“微妙之音,皆有外候”,强调通过外在现象推断内在本质。晋代葛洪在《抱朴子·清鉴》中进一步引申,指出外貌、言行等外候未必与内在品质完全对应,需谨慎判断。

  2. 现代补充释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提到其作为成语时,可表示“在外面等候”,但此用法在古代文献中未见直接例证,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语境化解读,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3. 使用建议
    在学术或古文分析中,建议优先采用“外露征候”的释义;若涉及现代语境,需注意上下文是否支持“外部守候”的引申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外候的意思

外候指的是在朝廷任职的官员离开朝廷后,被外派到外地任职的官员。

外候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外候的拆分部首为“人”和“口”,总共有8个笔画。

外候的来源

外候一词始见于《汉书·律历志上》。根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期,朝廷出现了“内臣专权”现象,为了避免权臣滥权,武帝把一些官员派往外地任职,以监督和制衡权臣。这些被派到外地的官员就被称为外候。

外候的繁体

外候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外候」。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外候可以写作「外侯」。

外候的例句

1. 他因为在朝廷有争议而被外候到地方任职。

2. 这位官员曾经是朝廷的大臣,但现在已经成为一名外候了。

组词

1. 内候:指在朝廷任职的官员。

2. 内外交候:指在朝廷内外交替任职的官员。

近义词

外派、调任、出使

反义词

内候、内地任职、留任

别人正在浏览...

挨擦采掇禅语超奇承孙创伤从来大从倒掷发痫凤凰皁隶覆鼎覆窠苻朗皁白干干翼翼跪坐怀袖猾役回暖急杵积牍金栅墐竈讥俗旧石器时代纠杂可地磕塔困匮括次廉锷靓观亮许陵跨庐舍緑珠坠楼没影儿冥观贫单牵曳轻狂情深义重丘兆驱逐出境衢樽人寰省却诗稿市情水泄不通説序私了条修叶贯挺身而出头蹄托舍外来货唯阿僞端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