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l-embracing;absorb anything and everything;incorporate things of diverse nature] 不管来源和性质如何,一概收容积蓄。形容博采众议
唐 韩愈 《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谓把各种东西一律收罗藏蓄。后以“兼收并蓄”指把性质不同的各方面的东西都吸收、包罗进来。 宋 朱熹 《己酉拟上封事》:“小人进则君子必退,君子亲则小人必疎,未有可以兼收并蓄而不相害者也。”并,也写作“并”。 秦牧 《艺海拾贝·镜子》:“‘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因此需要兼收并蓄,不可偏废。”
“兼收并蓄”是一个中性成语,指广泛吸收不同内容、性质的事物或人才,并保留下来。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该词意为将多样化的内容、观点或事物全面收纳并保存,强调包容性与综合性。其核心在于“蓄”(储存、容纳),即对不同来源、性质的事物不加排斥,如医师收集各类药材备用。
出处与典故
源自唐代韩愈《进学解》:“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以医师收纳廉价药材为喻,说明广泛收集不同事物以备所需。
语法与用法
近义词辨析
例句参考
该成语既体现开放态度,也隐含需理性筛选的深层含义,广泛适用于文化、教育等领域。
兼收并蓄,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兼并各家长处,采纳一切有益的东西。它强调广泛吸纳和接纳各种不同的观点、理念、文化等,以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康熙字典》中,兼收并蓄的拆分部首为八,并且分别有4、61和145个相应的笔画。
兼收并蓄这个成语最早出自《管子·牧民》:“人君善于兼收,人臣善于并蓄。”
在繁体字中,兼收并蓄的写法为「兼蒐並穫」。
在古代,兼收并蓄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体意思一致。
1. 我们应该兼收并蓄,吸取各种不同的经验和教训。
2. 这个国家兼收并蓄,融合了多元的文化和人文景观。
兼容并包、取长补短、博采众长
兼容并包、吸收取长补短、千方百计
排斥、偏执、孤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