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外候的意思、外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外候的解釋

外露的征候。《六韬·五音》:“微妙之音,皆有外候。” 晉 葛洪 《抱樸子·清鑒》:“夫貌望豐偉者不必賢,而形器尫瘁者不必愚,咆哮者不必勇,淳淡者不必怯,或外候同而用意異,或氣性殊而所務合,非若天地有常候,山川有定止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外候"是漢語中較為少用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構詞法和古籍用例兩個層面解析。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外候"由"外"與"候"組合而成:"外"指外部、表面,"候"本指觀測時節的氣象變化,引申為事物顯現的狀态。二者合指通過外在迹象觀察事物發展趨向的現象,常見于古代文獻中的三種用法:

一、指代人體病症的外在表征。《後漢書·方術傳》記載華佗"視外候以知髒腑",即通過體表症狀診斷内部疾病,這種用法在中醫典籍中延續至今。

二、形容自然現象的征兆。《宋史·天文志》用"日月薄蝕,星辰外候"描述天體異象,此處的"外候"強調可觀測的異常天象。

三、引申為社會變動的預兆。《資治通鑒》注疏有"觀民風之外候,察治亂之先機"的表述,将民衆行為表象作為判斷社會狀态的依據,這一用法常見于古代政論文章。

現代漢語中該詞主要保留在醫學專業領域,《現代漢語詞典》将其标注為書面語詞,建議日常交流中優先使用"外在表現""表面現象"等通俗表述。

網絡擴展解釋

“外候”一詞的含義可從古代文獻和現代解釋兩個角度理解:

  1. 核心含義
    指外露的征候,即事物或人表現出的外在迹象或特征。這一解釋源自《六韬·五音》中“微妙之音,皆有外候”,強調通過外在現象推斷内在本質。晉代葛洪在《抱樸子·清鑒》中進一步引申,指出外貌、言行等外候未必與内在品質完全對應,需謹慎判斷。

  2. 現代補充釋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到其作為成語時,可表示“在外面等候”,但此用法在古代文獻中未見直接例證,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語境化解讀,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3. 使用建議
    在學術或古文分析中,建議優先采用“外露征候”的釋義;若涉及現代語境,需注意上下文是否支持“外部守候”的引申義。

别人正在浏覽...

蹭踏饞燈蟾宮倡議禅铠單簡大岯點白冬筍鬥訟兒童文化宮風寒封圻奉翼風宇分星掰兩高圓公份兒箋檄傑大計蒙極目遠望句注可蘭經樂翁廉政六色六月霜魯靈光緑葵明儁名滿天下瞑視幂平均目瞪口歪暮虢朝虞餪生強濟潛濡默被怯裡馬赤青韶瑟踧山沖上佼上序生聚師公戲十劑使家失真疏内樹樁厮撲竦竣挺胸凸肚銅焦忘服蟃蜒猥懑為山九仞,功虧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