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书袋的意思、掉书袋的详细解释
掉书袋的解释
[fill one's writing with quotations to parade learning] 比喻说话、写文章爱引用古书词句,以显示有学问
言必据书史,断章破句,以代常谈,俗谓之掉书袋。——《南唐书·彭利用传》
详细解释
宋 马令 《南唐书·彭利用传》:“﹝ 利用 ﹞对家人稚子,下逮奴隶,言必据书史,断章破句,以代常谈、俗谓之掉书袋。”后因称喜欢引证古书,卖弄渊博为“掉书袋”。 宋 刘克庄 《跋刘叔安<感秋八词>》:“近岁 放翁 、 稼轩 ,一扫纤艳,不事斧凿,高则高矣,但时时掉书袋,要是一癖。” 夏衍 《谈做文章》:“搞文艺文化工作的人当然要尽可能的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书,但是不择对象地掉书袋子反而会显出作者的浅薄。”亦作“ 掉书语 ”、“ 掉书囊 ”。 宋 洪迈 《夷坚三志·南城毛道人》:“吾藜莧之肠,何能陪膏粱之腹,与读书人掉书语哉!” 清 钱谦益 《舟发潞河书事感怀》诗之四:“老去惟应思帝力,穷来只合掉书囊。”
词语分解
- 掉的解释 掉 à 落下:掉泪。 减损,消失:掉色。掉价儿。 遗失,遗漏:这一行掉了两个字。 回转(僴 ):掉头。掉转。 摇摆,引申为卖弄,耍:掉文。掉俏。掉以轻心。掉臂而去。 对换:掉包。掉换。 落在后面:掉队
- 书袋的解释 .装书卷、文件的口袋。 唐 王起 有《獭皮书袋赋》。见《文苑英华》卷一○六。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 平曾 謁 华州 李相 不遇,因吟一絶而去曰:‘……诗卷却抛书袋里,譬如閒看
网络扩展解释
“掉书袋”是一个汉语成语,通常用于形容说话或写作时过度引用古籍、典故以炫耀学识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词义解析
- 本义:指在言谈或文章中频繁引用经典文献、古书词句,以显示自己的学问渊博。
- 引申义:带有贬义色彩,多用于批评刻意卖弄才学、脱离实际语境的行为。
2.词源与出处
- 最早记载:出自宋代马令《南唐书·彭利用传》,描述南唐文人彭利用“对家人稚子,下逮奴隶,言必据书史,断章破句,以代常谈”,时人讥讽为“掉书袋”。
- 演变:古代学者常通过引经据典彰显身份,后逐渐演变为对迂腐卖弄行为的讽刺。
3.用法与语境
- 适用场景:多用于文学批评或日常交流中,形容过度引用典籍、脱离实际的语言风格。
- 感情色彩:现代多为贬义,暗含“故作高深”“脱离群众”的批评。
4.典型示例
- 古代:彭利用与仆人对话时也使用古籍断句,被讥为“掉书袋”。
- 现代:学术文章堆砌冷门典故却缺乏原创观点,可能被评价为“掉书袋”。
5.相关评价
- 积极面:古代曾被视为学问深厚的表现。
- 消极面:现代更强调内容与形式的平衡,过度引用易显迂腐。
若需进一步了解成语的古代用例或文学批评中的讨论,可参考《南唐书》原文或语言学相关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二
《掉书袋》一词的意思,是指书袋中的书籍掉落出来。这个词源于古时候人们在背书袋时,由于书袋不牢固或放置不稳,会导致书籍掉出来。掉书袋在现代汉语中也可以引申为某事物出现差错或不如预期的情况。
根据字形结构,我们可以拆分《掉书袋》这个词的部首和笔画。其中,“掉”字的部首为手部,笔画为11画;“书”字的部首为言部,笔画为10画;“袋”字的部首为衣部,笔画为10画。
《掉书袋》这个词的来源有待考究,无法确定具体的文献记载。但从字义和字形结构上来看,它比喻着书袋中的书掉落出来,也可以引申为某事物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
在繁体字中,如果要将《掉书袋》转化为繁体写法,大致会变成《掉書袋》。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在古代,书写《掉书袋》这个词时,可能会采用不同的字形。然而,由于无法确定具体的古代文献记载,现在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
以下是一个关于《掉书袋》的例句:小明背着一本厚厚的书包去上学,结果一不小心掉书袋了,书都弄脏了。
其他与《掉书袋》类似意思的词有:书包掉了、书箱翻了等。
反义词可以是书正好、踏实可靠等。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