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上掌舵的人。 宋 梅尧臣 《发长芦江口》诗:“篙师柁工相整衣,龙女庙中来宰豨。”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司马才仲遇苏小》:“不踰年,而 才仲 得疾……柁工遽见 才仲 携一丽人登舟。” 明 陆深 《谿山馀话》:“天下水各不同,而篙师柁工不相为用。”
“柁工”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指船上掌舵的人,即负责操控船只方向的船员。该词属于古代汉语用法,现代语境中更常用“舵工”或“舵手”表达相同含义。
出处与例句
最早见于宋代梅尧臣的《发长芦江口》诗句:“篙师柁工相整衣,龙女庙中来宰豨。”描述了船工们在航行前的准备工作场景。
读音与结构
使用建议
现代文学或历史语境中使用该词可体现古韵,但日常交流建议用“舵手”等现代词汇以避免歧义。
《柁工》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柁姓的工匠或工人。柁姓源于中国古代的姓氏,而“工”则指从事工艺或手工劳动的人。
《柁工》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分:柁(木)和工(工)。
其中,“柁”是由“木”作为部首,表示与木材相关或以木材为材料的工作。
“工”是由“工”作为部首,表示从事工艺或手工劳动的人。
根据部首的不同,可以推测出“柁工”与木材相关的工匠或工人的意思。
关于拆分的笔画,柁字由两个笔画组成,而工字则由三个笔画组成。
“柁工”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见于汉代文字的使用。
在繁体字中,柁字的结构与简体字一致,而工字则以更多的笔画呈现。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柁字与现代写法相似,但在字形方面稍有不同。工字的写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些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对于研究古代文字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价值。
1. 柁工精湛的手艺令人叹为观止。
2. 他是一位著名的柁工,擅长雕刻木头。
3. 这件家具是由柁工亲手制作的,每个细节都非常精致。
4. 柁工们努力工作,为人们创造出许多美丽的艺术品。
组词:柁木、柁材、柁林
近义词:木匠、木工、木艺师
反义词:非工、非木、非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