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刀头的意思、大刀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刀头的解释

汉武帝 时 李陵 败降 匈奴 , 昭帝 即位,遣 陵 故人 任立政 等三人至 匈奴 招 陵 。单于置酒赐 汉 使者,“ 立政 等见 陵 ,未得私语,即目视 陵 ,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諭之,言可还归 汉 也”。见《汉书·李陵传》。刀环在刀之头,后即以“大刀头”作为“还”字的隐语。《玉台新咏·古绝句》:“藁砧今何在?山上復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藁砧今何在》:“‘藁砧今何在’,藁砧,趺也,问夫何处也。‘山上復有山’,重山为‘出’字,言夫不在也。‘何当大刀头’,刀头有环,问夫何时当还也。‘破镜飞上天’,言月半当还也。” 宋 方岳 《水调歌头·九日多景楼用吴侍郎韵》:“旧黄花,新白髮,笑重游。满船明月犹在,何日大刀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大刀头"一词在汉语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其核心含义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刀之头部",而是源于古代诗歌中的隐语,主要表达"还归"或"归来"之意。以下从词典释义与文化渊源角度详细解释:


一、本义与核心隐喻

  1. 字面指代

    "大刀头"字面指刀柄顶端的环状部件(刀环)。古代战刀常在柄首设环,用于悬挂或系饰物。

  2. 谐音隐喻

    因"环"(huán)与"还"(归还、返回)同音,古人以"大刀头"暗喻"还归"。此用法最早见于《汉书·李陵传》中任立政以"刀环"暗示李陵归汉的典故。


二、文学典故与诗意引申

  1. 经典出处

    南朝徐陵《玉台新咏·古意》:"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 释义:

      "大刀头"对应前句"破镜"(喻夫妻分离),以"刀环"谐音暗示"还"字,追问丈夫何时归还。

  2. 诗学传统

    唐宋诗词中延续此隐喻,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以"大刀"暗指思归之情。


三、词典释义与权威参考

  1. 《汉语大词典》释义

    大刀头:刀柄端的环。因"环"谐音"还",喻指还归。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第2卷,第1031页。

  2. 《辞源》考据

    引《玉台新咏》注:"大刀头,刀环也。……古人婉曲寓归意。"

    来源:《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本)"刀"部词条。


四、文化延伸

此隐喻体现汉语"谐音双关"的修辞智慧,属古代"隐语"文化范畴。类似表达如"莲"(怜)、"柳"(留),均通过语音关联传递深层情感。


说明:因"大刀头"属古汉语文化词,现代通用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未单列词条,释义需参考《汉语大词典》《辞源》等大型工具书及经典文献注疏。

网络扩展解释

“大刀头”是一个源自汉代典故的词语,其含义与“还”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典故出处

该词出自《汉书·李陵传》。汉武帝时期,李陵战败投降匈奴,汉昭帝即位后派使者任立政等人前往匈奴招降李陵。因单于在场不便明言,使者通过反复触摸刀环(刀头部位)并握足的动作,暗示李陵“归还汉朝”。刀环的“环”与“还”谐音,故“大刀头”成为“还”的隐语。

二、词义解析

  1. 核心含义
    代指“归还、返回”,通过刀环的谐音形成隐喻。
  2. 文学应用
    如《玉台新咏·古绝句》中“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以“大刀头”暗指“何时还”。

三、延伸背景

参考资料

如需更多细节,可查看《汉书·李陵传》原文或《玉台新咏》相关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贝多叶北使摽弃并蒂芙蓉不劳而获部凭成律称赞驰恋齿躐帝道饿显蜂螘粉席抚然隔膜龚工挂冠而去关僥孤门洪圣煎敖焦元季末窘色久锢旧志局域网开奠课堂癞猴子里使乱原落井投石满番汗马蹄草冥言弥甥米贴拿情齧龁牛脊雨佩刀坯模铺行牵梦七家茶擎跽曲拳绒球赛锦标社沙丁觞弊手不干净手艺桃花岩天地诛灭提法同流合污祫禘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