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仙音院的意思、仙音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仙音院的解释

蒙古汗国 中统 元年设立的掌管乐工的机构。 元 王朝建立后改称玉宸院。亦用以泛称宫廷音乐机构。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二折:“嘱付你仙音院莫怠慢,道与你教坊司要迭办。”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四折:“猛听得仙音院凤管鸣,更説甚《簫韶》九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仙音院是中国古代宫廷音乐机构的名称,主要职能为掌管乐舞表演与礼乐教化。该机构最早可追溯至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明宗于长兴三年(932年)正式设立"仙音院",负责编排雅乐及训练乐工。宋代沿袭此制,据《宋史·乐志》记载,仙音院与教坊并列,专司宫廷宴飨音乐的演奏,其乐工需经严格选拔并接受系统音乐训练。

在职能划分上,仙音院主要负责两类音乐活动:一是祭祀天地、宗庙的雅乐演奏,这类音乐具有严格的礼制规范;二是宴享娱乐的俗乐表演,包含歌舞、器乐等艺术形式。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特别记载,每逢元旦、冬至等重大节庆,仙音院需协同太常寺完成全套礼乐仪轨。

该机构名称蕴含文化意象,"仙音"二字既体现道教音乐超凡脱俗的审美追求,又暗含统治者"承天景命"的政治隐喻。值得注意的是,仙音院与唐代教坊、宋代仙韶院存在职能沿革关系,这种音乐机构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礼乐制度的传承与发展。

网络扩展解释

“仙音院”是一个历史词汇,具体含义和背景如下:

基本解释

仙音院是蒙古汗国于中统元年(1260年)设立的宫廷音乐机构,主要负责管理乐工、筹备宫廷音乐活动。元朝建立后改称“玉宸院”,隶属于宣徽院,成为泛称宫廷音乐机构的代名词。


词源与构成


职能与演变

  1. 设立背景:元世祖忽必烈时期,为规范礼乐制度而设,最初用于管理乐工和筹备太庙祭祀的礼乐。
  2. 名称变更:元朝建立后更名为“玉宸院”,职能扩展至宫廷宴乐、庆典等场合的音乐管理。
  3. 文学引用:元代文学作品中常以“仙音院”代指宫廷音乐,如马致远《汉宫秋》中“猛听得仙音院凤管鸣”,体现其文化影响力。

其他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元史·礼乐志》或汉典相关词条(来源1-3)。

别人正在浏览...

百感交集报导辩证法唯物论提纲博学鸿儒不赞一词巉崒潮白车牖创兴词府词约丹图點閲冬至线短兵相接饭饮奉白嘎锦给发跪经寒风子含冤负屈检玉讥关镌切扣子脍炙餽饷昆邱立报棉袜嬭牙恁凭捏脚捏手啮梨乾冷情逾骨肉亲纳倛头球僮驱镳散牧三消沙裙十部兽槁守险水横枝水纹输氧嘶嘶头号蜕脱外儒微杳闻风而兴武侯贤豆仙格香娇玉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