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捐的意思、报捐的详细解释
报捐的解释
封建时代根据官府规定,纳捐若干,报请取得某种官职,谓之“报捐”。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有 山西 商居京师信成客寓,衣服僕马皆华丽,云且援例报捐。”《廿载繁华梦》第五回:“那 陈庆韶 是由举人年前报捐员外郎的,这时正在工部里当差。”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某某入学,某某中举,某某报捐。’发财做官之一片喊声,犹是嚣嚣然于社会上。”
词语分解
- 报的解释 报 (報) à 传达,告知:报告。报喜。报捷。报考。报请(用书面报告向上级请示)。报废。 传达消息和言论的文件、信号或出版物:简报(文字较短、内容简略的书面报告,印发给有关部门)。电报。情报。晚报。画
- 捐的解释 捐 ā 舍弃,抛弃:捐弃。捐生。捐躯。 献助:捐资。捐献。捐助。募捐。 旧时献钱得官职:捐官。捐纳。 赋税的一种:车捐。房捐。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报捐”是一个历史性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封建时代通过缴纳钱财获取官职的制度。以下是具体解释:
词义解析:
- 核心含义:指根据官府规定,个人缴纳一定数额的捐资后,向官方报备以获得某种官职或头衔的行为。这种制度常见于明清时期,属于“捐纳”制度的一部分,本质上是政府通过售卖官职来增加财政收入。
补充说明:
- 历史背景:清代文献如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相关案例,例如有山西商人通过“援例报捐”获得官职资格。
- 制度特点:捐纳者通常需符合官府设定的金额标准,且程序需经官方审核,类似现代“买官”行为,但被当时的法律所允许。
使用场景: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中,现代汉语已无实际使用价值,主要用于研究古代官僚体系或财政制度。
网络扩展解释二
报捐这个词的意思:报捐是指向有关部门进行捐款或捐赠的行为。
拆分部首和笔画:报捐的部首是报字底部的扌部,共有12个笔画。
来源:报捐一词来源于中文词汇,结合了"报"和"捐"两个字。
繁体:報捐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代汉字对于报捐一词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因此无法提供相关的古代写法。
例句:我决定每个月报捐一定金额给慈善机构。
组词:报告、报名、捐款、捐赠
近义词:捐赠、捐款、赠与
反义词:领取、索取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帮助。如需更多相关内容,请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