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mbergris] 抹香鲸内脏分泌物,为蜡状灰黑色香料
抹香鲸病胃的分泌物。类似结石,从鲸体内排出,漂浮海面或冲上海岸。为黄、灰乃至黑色的蜡状物质,香气持久,是极名贵的香料。 宋 刘过 《沁园春·美人指甲》词:“见凤鞋泥污,偎人强剔,龙涎香断,拨火轻翻。”《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内官一队队捧出金鑪,焚了龙涎香。”亦省称“ 龙涎 ”。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暑气将盛,公主命取澄水帛,以水蘸之,掛于南轩。良久,满座皆思挟纊。澄水帛长八6*九尺,似布而细,明薄可鉴,云其中有龙涎,故能消暑毒也。” 宋 苏轼 《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诗:“香似龙涎仍釅白,味如牛乳更全清。” 明 无名氏 《鸣凤记·严嵩庆寿》:“凤蜡光摇,龙涎瑞靄,华堂恍如仙岛。” ********* 《毁家诗纪》之十:“频烧絳蜡迟宵柝,细煮龙涎涴宿熏。”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龙涎香汉语 快速查询。
龙涎香(发音:lóng xián xiāng)是一种源自抹香鲸肠道的天然分泌物,经过海洋环境长期作用形成的珍贵香料和药材。以下是其详细解析:
动物来源
龙涎香是抹香鲸肠道未能消化的鱿鱼、章鱼喙骨与分泌物结合形成的固态物质。部分抹香鲸会将其吐出或排出体外,仅有少量存留体内。
熟化过程
初始为黑色或深灰色,具有强烈腥臭味,需经海水浸泡、阳光暴晒数十年,逐渐褪色为灰白或白色,并散发独特香气。
如需更全面的信息,可参考相关权威网页(如、4、5等)。
《龙涎香》(lóng xián xiāng)是指龙发出的涎液,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润燥化痰、平喘安神等功效。
《龙涎香》的部首是“亻”(人字旁),笔画数为12画。
龙涎香最早出现在《史记》中,描述了一种来自龙涎的稀世珍宝。它主要从幼龙的涎水中获得,然后通过特殊的方法进行提取和干燥而成。
《龍涎香》(lóng xián xiāng)是龙涎香在繁体中文中的写法,发音和意义都与简体中文相同。
在古代汉字中,龙涎香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例如,有时候会将“龙”写成“龍”,而将“涎”写成“唁”或“言”等。
他服用龙涎香后,咳嗽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组词:龙涎香树、龙涎香囊、龙涎香片、龙涎香油等。
近义词:龙涎、龙液。
反义词:龙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