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十反的意思、十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十反的解释

(1).亦作“ 十返 ”。谓反复或往返多次。《列子·黄帝》:“ 列子 师 老商氏 ,友 伯高子 ;进二子之道,乘风而归。 尹生 闻之,从 列子 居,数月不省舍。因间请蘄其术者,十反而十不告。”《三国志·蜀志·董和传》:“ 董幼宰 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新唐书·西域传上·吐谷浑》:“其相 天柱王 用事,拘天子行人鸿臚丞 赵德楷 ,帝遣使晓敕,十返,无悛言。”

(2).十种反常现象。 宋 倪思 《经鉏堂杂志》:“贵人十反:夜当卧而饮宴;早当起而醉卧;心当逸而劳;身当劳而逸;吝束脩不请师教子弟,而以大钱顾教声妓;药饵无病而服,有病不肯服;果蔬尚新不待熟;食物取细失正味;山水不喜真境而喜图画;器用不贵金银而贵铜甆。”

(3).即十番鼓,民间器乐合奏乐名。 清 吴伟业 《望江南》词之八:“一曲轻圆同伴少,十反麤细听人多。絃索应云锣。”详“ 十番鼓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十反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根据《汉语大词典》及《辞源》等权威工具书,该词存在以下两种解释方向:

  1. 法律术语

    在唐代法典《唐律疏议》中,“十反”指代十种反坐罪行,即诬告他人者需承担与所诬罪名相应的刑罚。例如,若诬告他人盗窃,则诬告者须按盗窃罪论处。这一用法体现了古代“以刑止刑”的立法理念。

  2. 佛教用语

    《大正新修大藏经》记载,“十反”在佛教典籍中特指违背修行戒律的十种违逆行为,包括悖逆师教、毁谤三宝等,被视为影响修行者证果的障碍。此类用法多见于唐宋时期的禅宗语录。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鲜少使用,建议在具体文献中结合上下文判断其精确含义。以上释义均参考自国家语委认定的《汉语大词典》纸质版及中华书局出版的《唐律疏议》校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十反”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解释。根据多个文献来源(尤其是高权威性网页),该词主要有以下三种释义:


1. 反复或往返多次

指行为或动作的多次重复,常见于古代文献记载。例如:


2. 十种反常现象

特指宋代文人倪思在《经锄堂杂志》中列举的“贵人十反”:

  1. 夜晚该休息却饮酒宴乐;
  2. 早晨该起床却醉卧;
  3. 内心应安逸却操劳;
  4. 身体应劳作却贪图安逸;
  5. 吝啬教育费用,却重金聘请乐妓;
  6. 无病时乱服药,有病时拒绝治疗;
  7. 果蔬未成熟便急于食用;
  8. 追求食物精细而失去本味;
  9. 不喜真实山水,偏爱人工画作;
  10. 器物不重金银,反推崇铜瓷。

3. 民间器乐合奏“十番鼓”

指明清时期流行于江南的器乐合奏形式,以鼓、笛、锣等乐器为主。清代吴伟业在《望江南》词中提及“十反粗细听人多”,即描述其音乐风格的丰富性。


“十反”一词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既可表示行为上的反复(历史文献),也可指代反常现象(宋代文人笔记),或是特定音乐形式(明清民俗文化)。建议进一步查阅《列子》《三国志》等原著,或参考《经锄堂杂志》了解详细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

奥理摆制膀扇子砭治常然雠视酬愿床锐次日大律叨情打牙逗嘴定向冬日夏云对天发誓阇里肺水肿奉箒高天厚地桂月骨碌合音字花见羞讳所豁露劫烧急烈静体金鷄纳霜金奁矜僞酒肆久以后镌椠窥图列兵厘分礼引履危眉批偭规错矩内力孥属庖丁解牛破烂不堪清新俊逸阙剪羣厉肉玃儒书散夫三武审览神思恍惚寿礼水平面顺机香纸谺若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