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十反的意思、十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十反的解釋

(1).亦作“ 十返 ”。謂反複或往返多次。《列子·黃帝》:“ 列子 師 老商氏 ,友 伯高子 ;進二子之道,乘風而歸。 尹生 聞之,從 列子 居,數月不省舍。因間請蘄其術者,十反而十不告。”《三國志·蜀志·董和傳》:“ 董幼宰 參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來相啟告。”《新唐書·西域傳上·吐谷渾》:“其相 天柱王 用事,拘天子行人鴻臚丞 趙德楷 ,帝遣使曉敕,十返,無悛言。”

(2).十種反常現象。 宋 倪思 《經鉏堂雜志》:“貴人十反:夜當卧而飲宴;早當起而醉卧;心當逸而勞;身當勞而逸;吝束脩不請師教子弟,而以大錢顧教聲妓;藥餌無病而服,有病不肯服;果蔬尚新不待熟;食物取細失正味;山水不喜真境而喜圖畫;器用不貴金銀而貴銅甆。”

(3).即十番鼓,民間器樂合奏樂名。 清 吳偉業 《望江南》詞之八:“一曲輕圓同伴少,十反麤細聽人多。絃索應雲鑼。”詳“ 十番鼓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十反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根據《漢語大詞典》及《辭源》等權威工具書,該詞存在以下兩種解釋方向:

  1. 法律術語

    在唐代法典《唐律疏議》中,“十反”指代十種反坐罪行,即誣告他人者需承擔與所誣罪名相應的刑罰。例如,若誣告他人盜竊,則誣告者須按盜竊罪論處。這一用法體現了古代“以刑止刑”的立法理念。

  2. 佛教用語

    《大正新修大藏經》記載,“十反”在佛教典籍中特指違背修行戒律的十種違逆行為,包括悖逆師教、毀謗三寶等,被視為影響修行者證果的障礙。此類用法多見于唐宋時期的禅宗語錄。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鮮少使用,建議在具體文獻中結合上下文判斷其精确含義。以上釋義均參考自國家語委認定的《漢語大詞典》紙質版及中華書局出版的《唐律疏議》校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十反”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的解釋。根據多個文獻來源(尤其是高權威性網頁),該詞主要有以下三種釋義:


1. 反複或往返多次

指行為或動作的多次重複,常見于古代文獻記載。例如:


2. 十種反常現象

特指宋代文人倪思在《經鋤堂雜志》中列舉的“貴人十反”:

  1. 夜晚該休息卻飲酒宴樂;
  2. 早晨該起床卻醉卧;
  3. 内心應安逸卻操勞;
  4. 身體應勞作卻貪圖安逸;
  5. 吝啬教育費用,卻重金聘請樂妓;
  6. 無病時亂服藥,有病時拒絕治療;
  7. 果蔬未成熟便急于食用;
  8. 追求食物精細而失去本味;
  9. 不喜真實山水,偏愛人工畫作;
  10. 器物不重金銀,反推崇銅瓷。

3. 民間器樂合奏“十番鼓”

指明清時期流行于江南的器樂合奏形式,以鼓、笛、鑼等樂器為主。清代吳偉業在《望江南》詞中提及“十反粗細聽人多”,即描述其音樂風格的豐富性。


“十反”一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既可表示行為上的反複(曆史文獻),也可指代反常現象(宋代文人筆記),或是特定音樂形式(明清民俗文化)。建議進一步查閱《列子》《三國志》等原著,或參考《經鋤堂雜志》了解詳細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哀玉白團畢舉鼻飲剝蝕廠規超群拔類承逆酬酢出納楚筵辭醴叢叢帶約法錦費錢腐飯敷袵感分鼓筆紅狼洪水位鴻胄後晉灰燼婚對笏頭帶腱炎家尊舉白可歌可泣款讬來人來函樂神煉丹子流民龍辔論記棉被墓虛年度驽拙槃琴千條萬緒全圖灑翰韶華試液書啟嵩高榫眼宿緣頹岸讬任違阻無清頭烏丸五位狎邪遊心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