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时措的意思、时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时措的解释

《礼记·中庸》:“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故时措之宜也。” 郑玄 注:“时措,言得其时而用也。” 孔颖达 疏:“措犹用也。言至诚者成万物之性,合天地之道,故得时而用之,则无往而不宜”。后以“时措”谓因时制宜。《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八年》:“大抵治狱以宽厚为本,而刑新国则宜用轻典,若执而不变,非时措之道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时措”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词源与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礼记·中庸》的“故时措之宜也”,郑玄注为“言得其时而用也”,孔颖达疏进一步解释为“得时而用之,则无往而不宜”。其核心思想源自儒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强调行为需符合时势。

二、字义拆解

三、核心思想 作为儒家治国理念的重要概念,主张:

  1. 反对机械套用旧制(如《续资治通鉴》中反对“执而不变”的记载)
  2. 强调“合内外之道”,即主观认知与客观环境的统一
  3. 包含“仁智统一”的伦理要求,既需仁德修养,又需审时度势的智慧。

四、应用范畴 历史上多用于:

相关词汇 近义词:因时制宜、通权达变 反义词:刻舟求剑、胶柱鼓瑟

注:以上解析综合《中庸》原文及汉唐注疏,结合历史应用实例进行阐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分析 “时措” 这个词>

“时措”是一个汉字词,由两个汉字组成。下面将对其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分析。

一、拆分部首和笔画

“时措”拆分为“日”和“扌”。其中,“日”是左边的部首,“扌”是右边的部首。它的总笔画数为12。

二、来源

“时措”一词的来源可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它的意义和用法在历史上可能有所不同,现代对它的解释是指“按照正确的时间、情况做出适当的安排和处理”,表示时间和安排的慎重性。

三、繁体

“时措”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時措”,即将“时”字的“日”改为“曰”。

四、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对“时措”一词的书写方式可能有所不同。汉字的形态演变过程中,有时采用简化的字形,有时则采用繁琐的字形。然而,这些写法在现代语言中已经不再通用。

五、例句

1. 他对每个任务的时措都非常谨慎。

2. 她在工作中总是善于时措,从不草率行事。

六、组词

时机、时刻、时光、时序、措施、措辞、措手不及、措置。

七、近义词

安排、处理、安顿、策划。

八、反义词

随意、任意、马虎、漫不经心。

以上就是关于“时措”一词的详细分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