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时措的意思、时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时措的解释

《礼记·中庸》:“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故时措之宜也。” 郑玄 注:“时措,言得其时而用也。” 孔颖达 疏:“措犹用也。言至诚者成万物之性,合天地之道,故得时而用之,则无往而不宜”。后以“时措”谓因时制宜。《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八年》:“大抵治狱以宽厚为本,而刑新国则宜用轻典,若执而不变,非时措之道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时措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哲学意蕴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顺应时势而采取的恰当举措或行动。它强调行为需契合时机、符合客观规律,以达到最佳效果。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析:

一、词源与结构

  1. 词义构成:

    • 时(shí):指时间、时机、时势、客观条件。强调行动所依赖的外部环境和动态变化。
    • 措(cuò):指安排、处置、施行、举措。指具体的行动或方法。
    • 组合义:“时”修饰“措”,意为“因时制宜的举措”或“合乎时宜的行动”。
  2. 经典出处: 该词源出儒家经典《礼记·中庸》:

    “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此句意为:完善自我是仁,成就事物是智。这是天赋的德性,融合了内外之道,因此随时施行无不适宜。此处“时措之宜”奠定了该词“顺应时机而举措得当”的核心内涵。

二、核心含义解析

根据权威辞书释义,“时措”包含以下层次:

  1. 顺应时势:行动必须基于对当前形势、时机、条件的准确判断,而非固守成规或主观臆断。体现“与时俱进”的智慧。
  2. 举措得当:所采取的措施或方法需精准、适宜,能有效解决问题或达成目标,强调行动的实效性与适宜性。
  3. 动态平衡:隐含“权变”思想,即在原则性与灵活性间寻求平衡,根据变化调整策略。

三、现代应用与延伸

在现代语境中,“时措”常用于:

权威参考文献

《礼记·中庸》,中华书局点校本。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时措”词条。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措”字释义及用例。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对《中庸》“时措之宜”的注解。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因时制宜”相关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时措”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词源与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礼记·中庸》的“故时措之宜也”,郑玄注为“言得其时而用也”,孔颖达疏进一步解释为“得时而用之,则无往而不宜”。其核心思想源自儒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强调行为需符合时势。

二、字义拆解

三、核心思想 作为儒家治国理念的重要概念,主张:

  1. 反对机械套用旧制(如《续资治通鉴》中反对“执而不变”的记载)
  2. 强调“合内外之道”,即主观认知与客观环境的统一
  3. 包含“仁智统一”的伦理要求,既需仁德修养,又需审时度势的智慧。

四、应用范畴 历史上多用于:

相关词汇 近义词:因时制宜、通权达变 反义词:刻舟求剑、胶柱鼓瑟

注:以上解析综合《中庸》原文及汉唐注疏,结合历史应用实例进行阐释。

别人正在浏览...

拜刺白蚁争穴板刷碧芰不勃不想出遄耎锄农业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赕佛丹慊电力拖动断香二十二史恶言厉色钩裂购拿毂輠古籍毫黍河梁之谊厚薄火齐湖山季风进城紧洞洞金笺津贴费鸡皮鹤发掬蹙爵土慨忼款谢枯涸阃闺狼主两限房缭转淩烟理思溜浄论授满子漂蚁麒麟斗侵毁穷猿奔林群威群胆区夏伤怀参横搠立署缺随序掏槽文牍主义稳密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