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署名。 宋 代分设提举市舶司于 广州 、 杭州 、 明州 (今 宁波 )等地,管理商舶,征收关税,收买进口物资等。 元 明 两代称为市舶提举司,其长官称市舶使,后改称提举。 清 废。《宋史·食货志下八》:“﹝ 开寳 ﹞四年,置市舶司于 广州 ,后又於 杭 、 明州 置司。”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户部·海上市舶司》:“ 太祖 初定天下,於 直隶 太仓州 黄渡镇 设市舶司,司有提举一人,副提举二人。”
市舶司是中国古代管理海外贸易的专门机构,其职能与海关类似,负责船舶管理、关税征收、货物监管等事务。以下从定义、历史沿革、职能及历史意义三方面详细解释:
市舶司一词中,“市”指贸易,“舶”指船舶,“司”即管理机构。它起源于唐代,最初称“市舶使”,唐高宗显庆六年(661年)在广州首设,负责商船管理、关税征收及宫廷采买等。宋代正式定名“市舶司”,成为海外贸易的核心管理机构。
宋元鼎盛期
明清变迁
市舶司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管理机构,其税收一度占宋代财政收入的20%,推动了港口城市(如泉州)的繁荣。清初短暂存续的广东市舶司也反映了早期海外贸易政策的延续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案例(如泉州遗址),可参考权威历史文献或世界遗产名录中的相关记载。
《市舶司》是指古代中国的一个职司名,主要负责管理市场和水运,监督商船航行。
市舶司的部首是舟(zhōu),其中“市”字的笔画数为5,而“舶”字的笔画数为13,最后加上“司”字的3画,总共的笔画数为21。
《市舶司》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这个词最早可以在《元和正音谱》中找到,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
《市舶司》的繁体字为「市舶司」。
古时候写作「市舶司」的「市」字的写法较为复杂,分别是「巿市」或「史市」两种写法。而「舶」字的写法也有多种变体,如「艫」、「艨」等。至于「司」字则相对稳定。
1. 唐代的市舶司十分繁忙,负责管理海外贸易和商船进出口。
2. 在古代,市舶司对于维护市场的秩序和监督商船的安全航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市场
2. 舶船
3. 司令
4. 司法
1. 航母司令部
2. 港务局
3. 航运管理机构
4. 航勤公司
1. 农业局
2. 军事战略部
3. 禁渔令
4. 警察局
哀愍案伯闇魄百般刁难暴掠八则波迸长莽丹帜方户逢君之恶讽劝伏食高真空嫢盈椁室害臊华膴奬异旌宠井室酒钩卷头刻论恐慄来思力臂隆恩履勘緑青明暗迷智牧主馁殍钳锤潜德秘行千头万绪绮粲亲事官邛崃关琼瑶宂官柔节若非三点水筛酒收购价溲溺搜畋苔锦唐僧谈料迢远挺茂位卑言高唯利是求威振无巴壁无竞谢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