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今体诗的意思、今体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今体诗的解释

对古体诗而言。亦称近体诗。凡五七言律、排律、律绝,皆属今体。形成于 唐 代。 唐 张籍 《酬秘书王丞见寄》诗:“今体诗中偏出格,常参官里每同班。” 唐弢 《在生命的浩翰的海洋里》:“ 唐 人称律诗为‘今体诗’,以区别于 唐 以前的‘古体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今体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重要体裁,又称"近体诗",特指唐代形成的格律化诗歌形式,与古体诗相对。其核心特征体现在声律、对仗、句式的规范化,代表中国古典诗歌形式美学的巅峰。《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对古体诗而言,形成于唐代的律诗与绝句的通称,句数、字数、平仄、用韵均有严格规定"(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

该诗体的发展可追溯至南朝沈约提出的"四声八病"理论,经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人完善格律体系,最终形成五言、七言的律诗(八句)和绝句(四句)两大类别。王力在《诗词格律》中强调,今体诗必须符合三项基本要求:平仄交替的声律结构、颔联颈联的严谨对仗,以及固定位置的押韵规则(来源:中华书局《诗词格律》)。

以杜甫《登高》为例,其平仄格式为: $$ 仄仄平平平仄仄 $$ $$ 平平仄仄仄平平 $$ 严格遵循"对句相对,邻句相粘"的声调原则。这种精密的格律体系,使今体诗兼具音乐美与建筑美,成为后世诗歌创作的典范(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

网络扩展解释

今体诗,又称近体诗或格律诗,是唐代形成的诗歌体裁,与古体诗相对。以下为详细解释:

定义与起源

主要分类

  1. 律诗
    • 五言律诗(五律):每句五字,共八句。
    • 七言律诗(七律):每句七字,共八句。
    • 排律(长律):超过八句,需严格对仗。
  2. 绝句
    • 五言绝句(五绝):四句,每句五字。
    • 七言绝句(七绝):四句,每句七字。

格律特点

与古体诗的区别

代表诗人

示例

杜甫《登高》(七律)前两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符合平仄、对仗及押韵规则)

今体诗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典范形式。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作品或格律细节,可参考唐代诗集或格律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榜师谤诅保暖霸王之资卑国标识並比波那不僧不俗惭怖骋气池干翠辂悼悲发谈伐棠風調雨順负命岗警妫女华阳洞惑蛊加工建缮介绍人锦缠敬逊瘠瘵倔强倨傲军户抗颜为师刻奋可可谅察离魂倩女令轨龙跃虎踞暝涬魔术穆民内中破甲弹清郎勤心楸户秋赛阙位肉眼三遶鹊散施説谕司狱送友人忐忑天生丽质田壄晚衙无凑无口诗令小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