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史筆的意思、史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史筆的解釋

(1).曆史記載的代稱。指史冊。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使名挂史筆,事列朝榮,雖身分 蜀 境,首懸 吳 闕,猶生之年也。” 宋 王禹偁 《鄭善果非正人論》:“史臣謂 鄭善果 幼事賢母,長為正人。予以 善果 行事驗之,見史筆之失。” 清 昭槤 《嘯亭續錄·古史筆多緣飾》:“古今所謂忠臣孝子,皆未足深信,乃史筆之緣飾,欲為後代美談耳。”

(2).指修史之筆。《晉書·文苑傳·曹毗》:“既登 東觀 染史筆,又據太學理儒功。” 明 宋濂 《吳公行狀》:“他時執史筆者,尚有考於斯焉。”

(3).指執史筆之人,史官。 唐 韓愈 《石君墓志銘》:“故相國 鄭公 餘慶 ,留守 東都 ,上言 洪 可付史筆。”

(4).史家記叙史實的筆法。 唐 岑參 《佐郡思舊遊》詩:“史筆衆推直,諫書人莫窺。”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占畢一》:“餘謂 劉 有史學,無史筆。” 孫犁 《澹定集·與友人論傳記》:“史筆和文學之筆,應該分别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史筆”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從以下四個方面理解:

  1. 代指史冊或曆史記載
    指對重大事件的書面記錄,常用于強調曆史評價的權威性。如曹植《求自試表》中“使名挂史筆”,即希望功績被載入史冊;《三國演義》第九回“載之史筆,遺臭萬年”則體現曆史評價的警示作用。

  2. 修史所用的筆法
    特指史家記錄史實的獨特手法,包含對事件的取舍、評價标準等。唐代岑參詩句“史筆衆推直”即稱贊史官秉筆直書的嚴謹态度。

  3. 代指史官身份
    《晉書》中“染史筆”指擔任史官職責,韓愈《石君墓志銘》中“付史筆”則強調史官對人物生平的評價權。

  4. 史家的叙事風格
    《少室山房筆叢》提到“史書占畢一”時,強調不同史家的筆法差異,如司馬遷的“實錄”與班固的“藻飾”之别。

例句參考:巴渝文化專家李永明曾列舉載入史筆的古代企業家,如範蠡、巴寡婦清等,體現曆史篩選的标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史筆

史筆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其中第一個字是“史”,第二個字是“筆”。

拆分部首和筆畫

“史”字的部首是“口”,它的總筆畫數為5。

“筆”字的部首是“竹”,它的總筆畫數為2。

來源

“史筆”是由古代漢語演變而來的詞語。古代的曆史學家在撰寫曆史文獻時經常使用筆來記錄事件和事實,因此“史筆”被用來指代曆史的記錄和書寫。

繁體

在繁體漢字中,“史”字的寫法保持不變,而“筆”字的寫法為「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史字的形狀較為古樸,其左右結構略微不同。而筆字的形狀則更為簡化,沒有現代漢字中的細節。

例句

1. 他的史筆記述了那段曆史的真實情況。

2. 這位曆史學家運用精妙的史筆,将那段曆史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組詞

1. 史學:指研究曆史的學科。

2. 筆記:指用筆記錄下來的事實或觀察。

3. 史書:指叙述曆史事實的書籍。

近義詞

1. 曆史著作:指寫有曆史内容的作品。

2. 史錄:指記載曆史事件的文獻。

反義詞

1. 虛構:指創作出來的,不存在于現實中的事物。

2. 小說:指以虛構的人物和情節為主要内容的文學體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