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理行使职权。《史记·五帝本纪》:“ 尧 立七十年得 舜 ,二十年而老,令 舜 摄行天子之政,荐之於天。” 唐 杜甫 《冬狩行》:“况今摄行大将权,号令颇有前贤风。” 明 何景明 《陶公行状》:“同知常摄行府事,锄治暴强,植立孱弱。”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 康熙 己丑冬十一月,命 李光地 摄行郊坛大礼。”
“摄行”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需结合语境区分:
基本定义
指代行职务或暂时代理某职位行使权力,常见于历史文献或正式用语。例如《史记》记载尧让舜“摄行天子之政”,即舜代理天子职责。
典型用例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自律、规范行为”,认为“摄”表约束、“行”指行为,强调遵守社会规范。但这种用法较少见于经典文献,可能是现代语境下的扩展。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史记》《汉书》等史书原文,或参考权威古汉语词典。
《摄行》(shè xíng)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
《摄行》的左边是“手”部,右边是“行”部。它共有12个笔画。
《摄行》的字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其中,“摄”是从手中“支配”的意思,指引或控制的动作;“行”代表行动或者运动。因此,《摄行》的意思是指通过引导和控制来进行行动或者活动。
《摄行》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攝行」。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摄行》的古代写法可能是「攝行」或者「攝行」。
1. 这个领导能够摄行团结同事,使得整个团队合作无间。
2. 摄行良好的习惯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
摄取、摄影、摄像、摄制、摄入。
引导、控制、管理。
放任、放纵。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