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帶和冠。借指士大夫。 南朝 梁 任昉 《奏彈劉整》:“人之無情,一何至此,實教義所不容,紳冕所共棄。”
“紳冕”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紳”和“冕”兩部分組成,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具有以下含義:
字面解釋
引申含義
兩字連用代指士大夫階層,即古代官僚與知識分子群體。例如南朝任昉《奏彈劉整》中“紳冕所共棄”,即士大夫群體對某人的唾棄()。
文獻例證
該詞多見于古典文本,如《抱樸子》中“冕紳”指代貴官重臣,強調禮制與身份()。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多用于曆史或文學研究領域,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象征意義。
總結來看,“紳冕”既指具體的服飾物件,也通過借代手法映射古代社會階層,是體現禮制文化的典型詞彙。如需更深入分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典籍()。
紳冕,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彙,在中文中有着特定的意義。下面将會對《紳冕》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進行介紹。
《紳冕》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個字“紳”是由“纟”這個部首和“申”這個字形組成,總共有七個筆畫;第二個字“冕”是由“冖”這個部首和“面”這個字形組成,總共有五個筆畫。
“紳冕”這個詞來自于古代的服飾,最早用于指代貴族或高官的禮服。在繁體字中,“紳”字的寫法為「紳」,而“冕”字的寫法沒有變化。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以“紳”字為例,古時候的寫法是「莘」,表示的是一種高貴的品質。而“冕”字在古時候的寫法為「綿」,用來描述一種長而華麗的帽子。
以下是一些使用詞組“紳冕”的例句:
1. 他穿着一套華麗的紳冕,顯得非常莊重。
2. 參加慶典時,王子戴上了紳冕。
3. 這幅畫中的貴婦人身着華美的紳冕,展現出她的高貴和優雅。
組詞:紳士、紳家、冕宇、冕下
近義詞:華服、朝服、禮服
反義詞:平民服飾、凡人裝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