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策辔的意思、策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策辔的解释

马鞭与马缰。泛指驭马的工具。 南唐 谭峭 《化书·弓矢》:“忘策轡,然后知驭之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策辔(cè pèi)是汉语中的古语词,由“策”与“辔”两个单字复合而成,专指驾驭马匹的缰绳与马鞭,后引申为对事物的掌控或权柄的象征。以下从权威汉语工具书角度分层解析:


一、字义溯源与结构解析

  1. 《说文解字》释为:“策,马箠也。从竹朿声。”指竹制的马鞭,核心功能是驱马前行。在《汉语大词典》中,“策”延伸为谋划、驱使之意(如“策略”“鞭策”)。

  2. 《说文解字》称:“辔,马辔也。从丝从軎。”指系于马头的缰绳,用以控制方向。《古代汉语词典》强调其本义为“驾驭牲口的缰绳”,是马具的核心部分。

  3. 复合词“策辔”

    二字组合后,字面指马鞭与缰绳的统称,代表驾驭马匹的全套工具。如《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载:“执策辔于马前”,即手持驭马器具,象征实际操控行为。


二、词义延伸与古典用例

  1. 具象意义:驭马工具

    汉代典籍《盐铁论·刑德》云:“策辔者,御之具也”,明确其作为驾驭必需器具的功能属性。

  2. 抽象隐喻:权柄与掌控

    唐宋以降,“策辔”渐用于比喻对人事或权力的支配。如白居易《策林》中“执天下策辔”,喻指掌控国家权柄;《宋史·职官志》亦以“授以策辔”代指赋予管理职权。


三、权威工具书释义


四、现代语义与使用场景

当代汉语中,“策辔”已罕用于口语,但保留在历史文献研究、成语典故及文言创作中。其核心意象仍被继承,如“执掌策辔”可喻指主导权或管理职责,常见于学术与文学语境。


参考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3. 《盐铁论校注》(中华书局)
  4. 《宋史》(中华书局点校本)
  5.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策辔”是汉语中一个文言色彩较浓的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马鞭与缰绳,合称时泛指驾驭马匹的工具。其中:

二、用法特点

  1. 并列结构:二字为并列关系,常连用表示整套驭马工具,如《过秦论》中“策辔”代指驾驭车马的器具()。
  2. 文言语境:多见于古代文献,如南唐谭峭《化书》提到“忘策辔,然后知驭之道”,引申为掌握事物规律需先熟悉工具()。

三、相关扩展

建议结合《说文解字》或《古代汉语词典》进一步了解其演变。

别人正在浏览...

八才百脚百科辨争鳖菜不如志长筹差异法程量澄润迟日出剩大俭打破闷葫芦大臧动手术都御使筏子浮衍更妆刮目相见骨溜溜骇水海外奇谈横秋货账护身枷虎势姜夔教皇焦黄竞争绢花巨量俊远课讲雷风略洗龙鰕满目疮痍曼陀林冕绂蜜藕磨骨孽报峭峭轻下慢上商屯寿征数巡驷黄死教松肪酒儓儗恬畅天饥贴送投石拔距无名异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