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约束;束缚。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 祉 儒者,不知变,绳束顿严,诸军忿怨。”《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寄华 发出规条,吩咐多要遵绳束,如不服者,定加鞭笞。” 明 李贽 《复焦弱侯书》:“盖《近谿语録》须领悟者乃能观於言语之外,不然,未免反加绳束。”
“绳束”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基本含义为用绳子捆绑束缚,常引申为对人的行为或自由进行约束。以下是详细解释:
总结来看,“绳束”既可用于具体动作,也可表达抽象的社会或道德约束,常见于文学和历史文献中。如需更多例句或出处,可参考、6、7的原始内容。
绳束(shéng shù)是一个名词,指用绳子捆绑、束缚的行动或状态。
绳(shéng)的部首是绳字旁,有8画;束(shù)的部首是木字旁,有7画。
绳束这个词的来源比较直观,绳子是一种常见的捆绑工具,将物品用绳子捆绑成束的动作就称为绳束。
在繁体字中,绳束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时候,绳束的写法与现代基本一致,只是字形有一些变化,例如绳的古字形为「繩」,束的古字形为「數」。
1. 他用绳束住了那些杂草,免得继续扩散。
2. 警察将犯人的双手绳束在一起,防止他逃跑。
3. 这颗苹果用红色的丝带绳束起来,看起来更加漂亮。
绳索、束缚、束手无策
捆绑、捆束、扎紧
解开、松散
悲憯閟閟谗唇尝酒沉闷赤盖储能打摸单栖德牧牒目断骨恩深似海蕃长凤胏麟脯辅星顾盼神飞固阴冱寒嚆矢豪唫鹤帔黄胖摏年糕缋罽笺传俭易津逮旌门卷头筐床诳惑潦水拉网乐色鳞褓麟麟免战牌模式啮镞铍鍼峤道清卿轻伪亲口劝学饶有兴味忍饥挨饿濡尾三商烧胤申变食间水秋千悚怯窱袅投工头题刓阙慰结握炭流汤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