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束的意思、绳束的详细解释
绳束的解释
约束;束缚。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 祉 儒者,不知变,绳束顿严,诸军忿怨。”《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寄华 发出规条,吩咐多要遵绳束,如不服者,定加鞭笞。” 明 李贽 《复焦弱侯书》:“盖《近谿语録》须领悟者乃能观於言语之外,不然,未免反加绳束。”
词语分解
- 绳的解释 绳 (繩) é 用两股以上的棉麻纤维或棕草等拧成的条状物:绳子。绳索。缆绳。绳梯。绳操。绳伎(.杂技中的走绳;.旧时指走绳的女艺人)。绳锯木断(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做出看来很难办到的事情)。
- 束的解释 束 ù 捆住,系:束缚。束装(整理行装)。束发(?)。束之高阁。束手无策。 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束修(十条干肉,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后指给老师的报酬)。 聚集成一条的东西:光束。电子束。 控
专业解析
"绳束"是由"绳"与"束"组合而成的汉语复合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被标注为动词属性,具有双重含义:
- 本义指物理捆绑:指用绳索将物体捆扎固定,如"工匠用麻绳束紧木材以便运输"(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该用法可追溯至《周礼·考工记》记载的"绳束以为固"传统工艺手法。
- 引申为行为约束:比喻通过规范或制度对人的行为进行管束,如《资治通鉴》注疏中"礼法绳束,以正纲纪"的用法。现代汉语中常见于社会管理语境,如"法律对权力形成有效绳束"(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词素分析中,"绳"作为名词指代捆绑工具,作动词时含矫正义;"束"甲骨文字形象草木受缚,本义即约束。二字组合强化了"通过有形或无形手段实现控制"的语义特征(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构词法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
“绳束”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基本含义为用绳子捆绑束缚,常引申为对人的行为或自由进行约束。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字面含义:由“绳”(绳子)和“束”(捆绑)组成,指用绳索捆绑物体或人。
- 引申义:比喻通过规则、制度或道德标准对人的行为加以限制,使其无法自由行动或表达。
二、使用场景
- 具体行为:描述物理上的捆绑,如“以绳束财物”。
- 抽象约束:指代制度、礼教等对人的限制,如《鹤林玉露》中“绳束顿严,诸军忿怨”。
- 文化习俗:例如古代婚礼中的“结发礼”,需用红绳束发象征夫妻联结。
三、例句与文献引用
- 古代用法:
“诸军忿怨,绳束顿严。”(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寄华发出规条,吩咐多要遵绳束。”(《二刻拍案惊奇》)
- 现代造句:
“古格非绳束,幽光照后来。”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束缚、约束、限制。
- 反义词:解放、自由、放任。
总结来看,“绳束”既可用于具体动作,也可表达抽象的社会或道德约束,常见于文学和历史文献中。如需更多例句或出处,可参考、6、7的原始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
八司马被被悲讙扁形动物嘲讦迟景存想稻苗弟男子侄多早晚法鱼凤褥关风函寄还淳火纸交初角絃籍纳禁城迳隧金果惊疑进饍酒窟举显聚族而居昆岫老阿妈连环字辽城没事哏内骨片帆芘赖諀訿千磨百折情旧青籙穷正起卧色庄珊瑚翘捎手,捎手儿摄敛双译疏绝丝芯私重廋疏岁丰年稔讨恶剪暴桃园之拜田间管理擿埴同常同恤完税屑泪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