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通音问。《后汉书·儒林传下·赵晔》:“﹝ 赵曄 ﹞诣 杜抚 受《韩诗》,究竟其术。积二十年,絶问不还,家为发丧制服。”
“絶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不通音问
指长期断绝音讯或消息。该释义在多个权威来源中均有记载。例如《后汉书·儒林传下·赵晔》提到,赵晔“积二十年,絶问不还”,家人因此为他发丧。
极特殊的问题(较少见)
提到该词可引申为“极难回答的问题”,但其他文献中未明确支持此用法,可能为现代语境下的延伸义。
若需进一步考证古籍原文或方言用法,可参考《后汉书》及汉典等来源。
《絶问》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停止问询、结束询问。它由两个部分组成:组旁是“糸”(意为丝),边旁是“口”(意为嘴)。
《絶问》的部首是“糸”和“口”,行书写法是先写组旁的“糸”,再写边旁的“口”。它的总笔画数是12画。
《絶问》是简体字的写法,在繁体字中写作“絕問”。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汉字《絶问》被写作“绝问”。
1. 他对我的问题置之不理,直接絶问。
2. 我们必须絶问过去的错误,为未来做好准备。
1. 絶裂:指断裂、分裂。
2. 絶交:指彻底中断交往关系。
3. 絶唱:指不再演唱,停止歌唱。
1. 停止:表示暂时或完全中止。
2. 结束:表示某事物完结或终止。
1. 继续:表示继续进行或延续。
2. 追问:表示追求回答或进一步询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