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薙禽獮的意思、草薙禽獮的详细解释
草薙禽獮的解释
谓如刈割野草、搜捕禽兽似地予以歼灭。语出 唐 韩愈 《送郑尚书序》:“至纷不可治,乃草薙而禽獮之,尽根株痛断乃止。”《明史·韩观山云等传论》:“ 苗 蛮阻险自固,易动难服,自其性然。而草薙禽獮,滥杀邀功,贪货贿,兴事端,控驭乖方,绥怀无策,则镇将之过也。” 清 方苞 《原人下》:“然人之道既无以自别於禽兽,而为天所絶,故不復以人道待之,草薙禽獮而莫之悯痛也。” 梁启超 《论私德·私德堕落之原因》:“当内乱时……草薙禽獮之既久,司空见惯,而曾不足以动其心也。”
词语分解
- 草薙的解释 亦作“艸薙”。芟夷,像除草似的加以杀戮。《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三年》:“不察臧否,不择是非,欲草薙而禽獮之,能无乱乎!” 明 吴从先 《<史纲评要>序》:“ 秦 之酷烈, 晋 魏 之胥残,后 五代
- 獮的解释 獮 ǎ 见“狝”。 笔画数:; 部首:犭;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草薙禽狝”(或写作“草薙禽獮”)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及背景:
-
拼音与字义
拼音为cǎo tì qín xiǎn。
- “薙”意为除草,“狝”(獮)指捕杀禽兽。
- 字面含义是像割草、猎杀动物一样清除目标,比喻肆意屠戮,毫无顾惜。
-
出处与典故
成语最早出自唐代韩愈的《送郑尚书序》:“至纷不可治,乃草薙而禽狝之,尽根株痛断乃止。”
《资治通鉴·唐纪昭宗天复三年》中也有用例:“岂可不察臧否,不择是非,欲草薙而禽狝之,能无乱乎?”,强调滥杀导致的混乱。
-
用法与语境
- 结构为联合式,作谓语或宾语,含贬义。
- 多用于描述统治者、军队等对异己或群体的残酷镇压,如《明史》批评镇将“草薙禽獮,滥杀邀功”。
-
近义词与延伸
近义词为“草菅人命”,两者均体现对生命的漠视,但“草薙禽狝”更侧重群体性屠杀的暴力程度。
-
权威性补充
中国侨网(极高权威性)指出,该成语核心在于“无所顾惜”的屠戮行为,进一步强化其历史批判色彩。
总结来看,这一成语通过自然界的除草、狩猎场景,隐喻人类暴力的残酷性,常见于史书与文学批评中,警示滥权的危害。
网络扩展解释二
《草薙禽獮》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呢?
《草薙禽獮》这个词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表示用草或者树枝勾取禽兽。它由四个部分构成,分别是“草”、“薙”、“禽”和“獮”,共有30个笔画。
这个词的来源是什么呢?
《草薙禽獮》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狩猎时期,人们用草或者树枝制成的工具来捕捉禽兽,这个动作被称为“草薙禽獮”。
这个词在繁体字中是什么样的呢?
《草薙禽獮》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和简体字基本相同,没有太大差别。
古时候这个词的汉字写法有什么特点呢?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包括《草薙禽獮》这个词。古时候的汉字往往更加繁复,笔画相对更多。这也是这个词所体现出来的特点。
能给一个例句来说明这个词的使用场景吗?
当年,猎人利用草薙禽獮捉到了一只稀有的鸟类。
关于这个词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暂时没有相关的信息。
希望我能够帮到您。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