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观念艺术的意思、观念艺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观念艺术的解释

一译“概念艺术”。20世纪70年代西方流行的艺术流派。观念艺术排除传统艺术的造型性,认为真正的艺术作品是概念或观念的组合。在这类作品中,他们将未加工的材料直接作为艺术品展现给观众,或将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品”送上展厅等。他们企图让观众经自己的想像,与艺术家进入同一“审美领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观念艺术(Conceptual Art)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前卫艺术流派,其核心在于强调艺术创作中的“观念”优先于传统审美形式。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及艺术理论角度解析其定义与特征:

一、汉语词典释义

  1. 观念

    《现代汉语词典》释为“思想意识;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概括形象”。在艺术语境中,指艺术家通过思想、概念传递创作意图,而非依赖视觉形式。

  2. 艺术

    指“用形象反映现实、表达情感的社会意识形态”。观念艺术拓展了“形象”的边界,将抽象思维本身作为艺术载体。

二、艺术理论定义

观念艺术以概念为核心,主张:

三、核心特征

  1. 概念先行

    如艺术家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所述:“观念是制造艺术的机器。” 创作始于思想,形式服务于观念表达。

  2. 反商品化

    抵制艺术市场的物质崇拜,强调不可收藏的“非物质性”,如劳伦斯·韦纳(Lawrence Weiner)的语言艺术仅以文字陈述方案。

  3. 跨学科实践

    融合哲学、语言学与社会批判,例如约瑟夫·科苏斯(Joseph Kosuth)的《一把和三把椅子》探讨符号、实物与概念的关系。

四、代表艺术家与作品

权威参考文献

  1. 《现代艺术中的观念转向》(牛津大学出版社)
  2. 泰特美术馆官网:Conceptual Art专题研究
  3. 《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2008》(吕澎著)

(注:因搜索结果未提供具体网页链接,来源标注依据艺术史通用学术文献及权威机构公开研究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观念艺术(Conceptual Art)是20世纪60至70年代兴起的艺术运动,其核心主张是“观念即艺术”,强调思想价值高于物质形式或美学表现。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定义

  1. 观念优先:艺术的价值不在于传统媒介(如绘画、雕塑),而在于背后的概念或思想。例如,一段文字、一个行为指令或现成品的组合均可成为作品。
  2. 去物质化:作品无需实体形式,常通过文字、图表、照片、行为等非传统媒介呈现。

二、起源与发展

三、主要特点

  1. 批判性:质疑传统艺术定义、美术馆体制及市场商品化,例如直接使用未加工材料或日常物品挑战审美惯例。
  2. 跨媒介融合:结合哲学、语言学等学科,形式涵盖文献记录、语言表达、语境介入等。
  3. 观众参与:要求观者通过思考解读作品内涵,而非被动接受视觉美感。

四、形式与案例

五、影响与争议

观念艺术扩展了艺术的边界,但也引发对“艺术本质”的争议。其强调思想性和观众互动的理念,深刻影响了当代装置、行为艺术等流派。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艺术家或作品案例,可参考来源中的权威艺术史文献或展览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隘曲媕妸白藕便民部阙部帑操舟馋相陈蕃室叱奴纯庬大理院地阁地沥青对狱蠹吏多元二并四具二华讹妄发明者狗犀棺架寒冻酣然好评话欛化度甲革克里姆林宫空心汤团孔臧连阵理处临时抱佛脚龙煤暮秋前呼后拥惬意綦会青枝緑叶三脊茅扫厅石钟山帅座暑絺思心酸馅气贪擅体式土坝颓堑豚犊稌黍枉担虚名威厌蚊蝱诬言贤嶲狎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