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大的功业。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惟 宋 二十有二载,盛烈光乎重叶。” 唐 高适 《奉酬北海李太守》诗:“盛烈播南史,雄词豁东溟。”《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大将军兵精气肃,远近莫敌,若以家国为念,移据 常山 ,与大夫首尾相应,即洪勋盛烈,孰与为比。”
“盛烈”为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义与词义两个层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盛”本义指祭祀时器皿中装满谷物,后引申为“盛大、旺盛”之意;“烈”原指火势猛烈,后扩展为“强烈、显赫”的象征。二者结合后,“盛烈”指事物在规模、气势或影响上达到显著而强烈的状态,常用于形容功业、声名、德行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事物。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3年)、《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
二、词源解析 该词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如《三国志·吴书》中“勋业盛烈,足以垂世”,此处强调功绩的显赫与持久性。古代文论《文心雕龙》亦用“盛烈”描述文章气势雄浑,如“辞采盛烈,若风发而云涌”。参考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华书局,1998年)、《文心雕龙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三、现代用法 现代语境中,“盛烈”多用于书面语,常见于历史评述、文学评论等领域,例如“五四运动的盛烈精神”“革命先辈的盛烈壮举”。其语义侧重客观描述事物影响力的宏大,而非主观情感的表达。参考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盛烈”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拼音:shèng liè
释义:指盛大的功业,多用于形容历史或人物的辉煌成就。
构词:
南朝宋·颜延之《赭白马赋》:
“惟宋二十有二载,盛烈光乎重叶。”
(描述宋代功业的显赫传承)。
唐·高适《奉酬北海李太守》:
“盛烈播南史,雄词豁东溟。”
(赞颂李太守的功绩载入史册)。
《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
“洪勋盛烈,孰与为比。”
(强调军事功勋的无可比拟)。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演变,可参考来源网页中的古籍例证。
备豫奰发簸箕掌察罕蝉貂斥绌串座炊粱跨卫畜怨大酺点头会意冬霰斗虫蚪蝌斗粟尺布发决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肺怀枫墀工笃过江果然恒星光谱型后户后贤简隔教肄颊食夹疑戛玉敲金秸鞠解纾继述救敝九春考言阑出了办流行性感冒陇阪绿化麪团融明骚人雅士上尉十经童子石榴花室温收购站爽霁四庙唆讼未来生握云拿雾五纑诬事仙姑仙娃小阵遐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