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吹毛索疵的意思、吹毛索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吹毛索疵的解释

同“ 吹毛求疵 ”。《后汉书·杜林传》:“及至其后,渐以滋章,吹毛索疵,詆欺无限。”亦省作“ 吹索 ”。 清 陈确 《大学辨二·答沉朗思书》:“《大学》首篇二百餘言,岂无一言之合往训者,而弟必字字而驳之,不几於吹索乎!”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瞿忠宣公集》:“ 忠宣 一代伟人,其文字所存,当与日星不晦,末学小生,何敢吹索。”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彼徒除利力而外,无藴于中,见 中国 式微,则虽一石一华,亦加轻薄,于是吹索抉剔,以动物学之定理,断神龙为必无。”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吹毛索疵”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释义


出处与背景

该成语最早见于《后汉书·杜林传》中的记载:“及至其后,渐以滋章,吹毛索疵,诋欺无限。” 其背景反映了古代对严苛批评行为的反思,常用于形容官场或人际交往中不必要的苛责。


与“吹毛求疵”的异同

  1. 语义一致:两者均表示刻意挑剔缺点,含贬义。例如,和均指出其核心为“故意寻找差错”。
  2. 用字差异:“索”与“求”均表示“寻找”,但“吹毛索疵”更突出“主动搜寻”的意味,而“吹毛求疵”更常见于现代使用。
  3. 出处不同:“吹毛求疵”源自《韩非子》,而“吹毛索疵”出自《后汉书》,二者均有历史渊源。

使用场景


“吹毛索疵”强调刻意挑剔的行为,需根据语境判断其贬义或中性色彩。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如“吹毛求疵”)的对比,可参考《韩非子》或《后汉书》的原文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吹毛索疵:词义与拆分

《吹毛索疵》是一个成语,意为挑剔地寻找毛病和缺点。它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吹”、“毛”、“索”、“疵”。

拆分部首和笔画:

来源和繁体写法

《吹毛索疵》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南朝宋梁州刺史江南元,《江南元刺史传》中有记载:“每尝嘲谑其使者之所津馀也,因以语众曰‘君吹毛怀疵,奈何以此盛相授我!’”因此,成为了现代成语。

繁体写法:吹毛索疵(香港、台湾字义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吹毛索疵”的汉字写法与现代写法基本相同,只是字形可能略有差异。例如“吹”可能写作“吹”;“索”可能写作“索”或“乜”;“疵”可能写作“疵”或“疢”等。

例句

1. 他特别善于吹毛索疵,所以工作做得非常出色。

2. 别再吹毛索疵了,这种小问题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

3. 领导不喜欢吹毛索疵的人,他们更喜欢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员工。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吹毛求疵、挑毛病、苛责求全。

近义词:吹毛求疵、挑刺。

反义词:宽容大度、宽以待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