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蹻蹻的意思、蹻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蹻蹻的解释

(1).骄慢貌。《诗·大雅·板》:“老夫灌灌,小子蹻蹻。” 毛 传:“蹻蹻,骄貌。” 晋 葛洪 《抱朴子·循本》:“圣贤孜孜,勉之若彼;浅近蹻蹻,忽之如此。”

(2).壮武貌。《诗·大雅·崧高》:“四牡蹻蹻,鉤膺濯濯。” 毛 传:“蹻蹻,壮貌。”《诗·周颂·酌》:“我龙受之,蹻蹻王之造。” 毛 传:“蹻蹻,武貌。” 元 睢玄明 《题道观赠羽士》套曲:“对南楼,松掛月,蹻蹻龙衔照乘珠。” 清 朱方蔼 等《集璜川书屋观伏波铜鼓联句一百二十韵》:“蹋歌行蹻蹻,倾耳聆敲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蹻蹻(读音:jiǎo jiǎo)是汉语中的一个叠音形容词,主要包含以下两种含义:

  1. 强壮勇武的样子

    形容人(尤其是武士或壮士)体魄强健、威武有力的姿态。此义项源于古代文献对勇猛形象的刻画,常用于描写将士或豪杰的气概。

    例证:

    《诗经·大雅·崧高》:“四牡蹻蹻,钩膺濯濯。” (四匹公马强壮矫健,马胸带上的缨络闪闪发光)

    《诗经·鲁颂·泮水》:“其马蹻蹻,其音昭昭。” (那些马儿雄壮矫健,声音洪亮又清晰)

  2. 傲慢自大的样子

    形容人态度骄纵、不可一世的神态或行为。此义项侧重表现人的趾高气扬、目中无人的负面形象。

    例证:

    《诗经·大雅·板》:“小子蹻蹻,匪我言耄。” (年轻人如此傲慢自大,并非是我年老昏聩乱说话)

“蹻蹻”的核心意象与“强健有力”相关,既可褒扬勇武刚健的正面形象(如壮士、骏马),也可引申为贬斥骄矜傲慢的负面态度(如狂妄的年轻人)。其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语境判断。该词作为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但仍是理解古典文学作品和描述特定人物姿态的重要词汇。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蹻蹻”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叠词,其含义需结合古汉语语境分析:

  1. 基本字义
    “蹻”为形声字,从“足”,“喬”声,本义与脚部动作相关,如抬高、举足。《说文解字》中释为“举足行高也”,即抬脚行走时姿态高昂。

  2. 引申含义

    • 勇武之貌:在《诗经·鲁颂·泮水》中有“其马蹻蹻”,形容马匹雄壮威武的样子,后引申为人的勇猛刚强。
    • 傲慢之态:古文中亦有用“蹻蹻”形容骄矜自大,如《庄子·列御寇》中“孰居无事而蹻蹻者”,暗指轻浮张扬之态。
  3. 注意点
    该词现代已极少使用,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若为文献阅读中遇到的词汇,建议核查原句出处及注释,或提供更多语境以便精准解读。

别人正在浏览...

悲旦不形菜籽油骋望赤带楚卞萃集打铺地榆耑泐耳喑梵方放诞不拘封存風流瀟灑拂臣功名何取佪翔火厄窖穴嫁娶解素畸形客长空论块坐鸰原鳞素路轨冒占蜢虱弭櫂抛石佩犊仆媵倾泼晴丝僛僛歧涂撒尼族沙砾少年场深粹十二衣史馆识悟熟稔条段头茶外军外罩危惴五笔画下达鲜曜小都消渺箫韶九成悉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