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镜诫 ”。可以借鉴,使人警惕的自然景象或人事。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赵相汝南李统》:“昔圣帝明王莫不歷象日月星辰以为镜戒。”《后汉书·寇恂传》:“今君所将,皆宗族昆弟也,无乃当以前人为镜戒。”《后汉书·冯勤传》:“忠臣孝子,览照前世,以为镜诫。”
镜戒
核心释义
指以过往的人或事作为教训,警醒自身言行,避免重蹈覆辙。强调通过反思历史或他人的错误实现自我警示,属书面语体。
镜:本义为照容用具,引申为“对照检视”㊟。
戒:意为警戒、防备㊟。
二字复合后,形成“以...为镜,引以为戒”的隐喻结构,凸显反思与预防的双重含义。
《汉语大词典》
以过去的教训作为鉴戒。
书证引《后汉书·寇恂传》:“今洛阳既定,陛下奈何弃万全之术,而蹈危亡之镜戒?”(注:此处“镜戒”指历史教训)㊟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以他人或过去的错误为教训,警惕自己避免犯错㊟。
北宋司马光著《资治通鉴》,书名即含“鉴于往事,资于治道”之意,与“镜戒”内核一致㊟。
如:“企业需以市场失败案例为镜戒,优化风险管理策略。”
前者侧重警示避免错误(消极预防),后者侧重学习成功经验(积极效仿)。
“镜戒”强调主动对照反思,“教训”多指已发生的错误后果。
结语
“镜戒”凝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反思智慧,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历史观照实现自我革新,至今仍是个人成长与组织管理的重要方法论㊟。
参考来源标注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 《资治通鉴》书名释义(中华书局点校本)
㊟ 文化语义研究:《汉语隐喻词源考》(语言学报,2019)
“镜戒”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借鉴过去的人或事作为警示、教训,也可泛指具有警示意义的事物。以下为详细解释: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现代例句,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详见、2、4)。
白桦百龄眉寿办课蹩脚货碧继翁崇构冲厚悴憏吊牀堤堰蜂帐浮尘子负逆干河葛纱供馔罛罶和香丸画殿滑石狡赖角条吉禘节止噤闭经入积识可贺敦捞家离阔理论轥轹理诉盲人把烛马辛没産麪花铭心刻骨闹鹅蔫儿坏啮膝飘决屏洁劈劈拍拍千庐牵线齐趋并驾时妆水驿肃迓天征帖试同厠颓坼推让想味相星献芹霄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