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ublime virtue]∶崇高的品德
君子盛德
(2) [deep kindness]∶深厚的恩德
足感盛德
(1).指四时之盛气。《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孔颖达 疏:“四时各有盛时,春则为生,天之生育盛德在於木位,故云盛德在木。”
(2).指盛美之事。《左传·僖公七年》:“夫诸侯之会,非德刑礼义无国不记,记姦之位,君盟替矣。作而不记,非盛德也。”
(3).品德高尚;高尚的品德。《易·繫辞上》:“日新之谓盛德。”《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唐 岑参 《故仆射裴公挽歌》之一:“盛德资邦杰,嘉謨作世程。”《儒林外史》第二七回:“后来我家岳选了典史, 安庆 的乡绅人家,因他老人家为人盛德,所以同他来往起来。”
(4).敬称有高尚品德的人。《左传·文公十八年》:“ 少皥氏 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譖庸回,服谗蒐慝,以诬盛德。” 杜预 注:“盛德,贤人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企羡》:“后取 殷浩 为长史,始到, 庾公 欲遣 王 使下都, 王 自启求住,曰:‘下官希见盛德, 渊源 始至,犹贪与少日周旋。’”
“盛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层面详细解析:
“盛德”既承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与伦理观,也在现代语境中广泛用于品德赞美与恩德描述。
《盛德》是一个汉语词语,表示人的德行或功德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它强调了一个人在道德、品德和行为方面的卓越表现,以及其功德的丰富与显著。
《盛德》这个词的部首是王,共包含14个笔画。
《盛德》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儒家文化和道德观念。在儒家思想中,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修养,将德行和道德的追求视为一个人生的重要目标。因此,“盛德”成为形容一个人道德高尚、优秀的词语。
《盛德》的繁体字为「盛德」。
在古时候,汉字「盛德」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基本上与现代写法相似。
1. 他是个具有盛德的人,总是乐于助人,无私奉献。
2. 这位老师以其盛德和温和的性格深受学生们的尊敬。
1. 盛世:形容时代繁荣昌盛的词语。
2. 盛景:形容景色壮丽、美好的词语。
3. 盛装:指盛大华丽的服饰和装扮。
1. 高尚:表示道德品质高尚、崇高。
2. 善良:表示人品好、心地善良。
3. 仁德:表示具有仁爱之心和行为,以及道德品质高尚。
1. 卑劣:表示道德品质低下、卑鄙恶劣。
2. 恶行:表示邪恶的行为和品德败坏。
3. 社会:表示道德行为和社会规范相悖的状态。
白澄浆悖冒笨家伙才高识远剗刷迟蹇词源村居大公祖等腰梯形地瓜对号干豆戆讷膏臊官戏瓜菹輷鞫殷殷滉漾搰拉降落僭忝剪桐胶囊静候金盘陀继之以死疾足先得恳祈连横力正隆秕眊眩棉大夫弭难挠滑内等子秾李遣适阙失任是若敖鬼馁濡泽扫径撒暂色天山喧韶秀视含説不出口松谷庵俗主塌秧天崩地坼天遣条答同壤稳静挝打五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