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缰绳和络头。比喻束缚。《楚辞·离骚》:“余虽好脩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王逸 注:“鞿羈,以马自喻。韁在口曰鞿,革络头曰羈,言为人所係累也。” 朱熹 集注:“鞿覊言自绳束,不放纵也。”《楚辞·九章·悲回风》:“心鞿羈而不形兮,气繚转而自缔。”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既刚且淑,服鞿羈兮。”
“鞿羁”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1. 基本字义
由“鞿”和“羁”组合而成,均指马具:
2. 比喻义:束缚与自我约束
在文学中常引申为:
3. 文献中的典型用例
4. 引申用法
古代贵族教育称“鞿羁之学”,指通过礼仪规范约束行为,进一步扩展为对思想、行动的一切限制。
总结
该词兼具具象(马具)与抽象(约束)双重含义,常见于古典诗文,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指向。其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对“自由与规范”的辩证思考。
《鞿羁》是一个汉语词语,意为束缚或拘留。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某种条件或环境下被限制行动自由的状态。
《鞿羁》的拆分部首是鞥(ēng)和羊(yáng),其中鞥属于左偏旁部首,羊属于右偏旁部首。根据现代汉字规范字典,鞿的总笔画数为18,其中鞥部分4画,羊部分8画,加上另一个部首鸟(niǎo),它的笔画数为6,总共是18。
《鞿羁》这个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南朝宋时期的文学作品《列仙传》中。在这部小说中,有一个故事提到了“鞿羁”二字,描述了一个仙人被困在尘世间苦苦相思的情节。
在繁体字中,鞿和羁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发生变化。
在古时候,汉字的形状和现代有所不同。以《康熙字典》为例,里面描绘的鞿的写法是略有不同的。它的形状更加像一个小船,上面装有一束束绳索,显示了被束缚的意象。
1. 在那个封建社会,人们常常生活在鞿羁之中,缺乏个人自由。
2. 他渴望摆脱鞿羁,追逐梦想去闯荡天涯。
组词:鞿绁(束缚)、羁縻(束缚)、鞿系(束缚)
近义词:约束、禁锢、拘束、束缚
反义词:自由、解放、放松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