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败北,败走。《鹖冠子·世兵》:“避我所危,就我所生……故士不折北,兵不困穷。”《汉书·蒯通传》:“ 汉王 将数十万众……一日数战,亡尺寸之功,折北不救。” 颜师古 注:“折,挫也。北,奔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三》:“ 光武 悉 汉 将之良,以围 天水 而折北。”《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建隆二年》:“会 周 师大举,寄任多非其人,折北不支。”
"折北"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军队溃败、战败逃亡,带有明显的军事色彩。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的详细解释:
溃败逃亡
指军队在战争中遭受重创后溃散败逃的状态。《汉语大词典》明确标注“折北”意为“败北,败走”,强调军事上的失利与撤退。例如《史记·项羽本纪》中“一败涂地”的语境可引申为“折北”之态。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第5卷第102页。
“折”与“北”的语义关联
二字组合强化了“战败溃逃”的意象。
来源:《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修订版)第128页。
《汉书·匈奴传》:
“匈奴折北,分遁漠北。”
此处描述匈奴战败后分裂逃亡至漠北的史实,“折北”直接对应军事溃败。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汉书》卷九十四。
《后汉书·耿弇传》:
“贼众折北,弃甲遁走。”
进一步印证“折北”与“弃甲逃亡”的关联性。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卷十九。
现代汉语中,“折北”已极少使用,多见于研究古文献或历史军事文本。其语义可延伸至竞争、事业中的重大挫败,但需依托具体语境。例如:
“商战折北,资金链断裂致其破产。”
来源:《古汉语词汇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17页。
“折北”作为军事术语,凝练表达了溃败逃亡的动态过程,其权威释义需结合古代兵书、史传典籍。现代引用时需注意语境适配性,避免误用。
“折北”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历史文献:
结构分析: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用法,可参考《汉书》等典籍或权威词典。
安琪儿白鹤表征笔陡不知高低察晓粗饲料道尽途殚得马折足凋落方维冯公奋衅忿悁甘苦与共更深夜静公粟孤掌河身后会无期回返隳旷江水皦日节度使嗟虞墩籍居禁宸疾霆不暇掩目酒龙捐残去杀觉轮躩跃刊灭科考来得滥调良民吏连界立方根灵绣龙会面榇沛迟绮陌侵浔气息蛆蟝沙杏圣惪时若首出水悍属疏棠阴嗒丧彤辇跎蹉踠折小餐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