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鸧鸧的意思、鸧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鸧鸧的解释

(1).象声词。金属撞击声。鶬,通“ 鏘 ”。《诗·商颂·烈祖》:“约軝错衡,八鸞鶬鶬。” 郑玄 笺:“其鸞鶬鶬然声和。” 陆德明 释文:“鶬,七羊反,本又作鏘。” 唐 张鷟 《太庙令朱景方行太祀乃于散斋而吊丧御史弹付法大理断官减一等徵铜五斤》:“龙旗是祷,鞗革鶬鶬。”

(2).步趋有节貌。鶬,通“ 蹌 ”。 汉 刘向 《说苑·辨物》:“《书》曰:鸟兽鶬鶬,凤凰来仪。”按,今本《书·益稷》作“蹌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鸧鸧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叠音词,其释义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展开:

一、象声词 鸧鸧用于模拟鸟类的鸣叫声,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例如《诗经·商颂》中“鸧鸧喈喈”即形容群鸟和鸣的意境。这种拟声用法体现了汉语通过叠字构造声音形象的修辞特点,在《说文解字注》中被归类为“鸟鸣之属”(来源: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二、鸟类名称 作为名词时,鸧鸧特指黄鹂科鸟类。《尔雅·释鸟》记载:“仓庚,鸧鸧也”,郭璞注疏明确其指代黄鹂(来源:郝懿行《尔雅义疏》)。该词在《康熙字典》鸟部中标注为“七阳切”,属平声音韵(来源:中华书局版《康熙字典》)。

该词条在《汉语大词典》中被列为二级词目,其构词法符合古代汉语“重言形况”的构词规律,具有典型的联绵词特征(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鸧鸧”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叠词,主要与鸟类相关,具体含义如下:

  1. 基本释义
    “鸧”指黄鹂(古称“鸧鹒”),是一种羽毛鲜艳、鸣声悦耳的鸟类。叠词“鸧鸧”可模拟其叫声,或形容其成群飞翔的轻盈姿态。例如《诗经·豳风·七月》中“有鸣仓庚(鸧鹒)”即描述黄鹂鸣叫。

  2. 文学意象
    在古典诗文中,“鸧鸧”常被用作拟声词或比喻,如:

    • 拟声:模仿黄鹂清脆的鸣叫,如“鸧鸧喈喈”。
    • 形态:形容鸟类飞翔时轻快优美的动作,或借喻自由、生机。
  3. 扩展考据
    部分古籍中,“鸧”也指代其他鸟类(如白鹭),但主流释义仍以黄鹂为主。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若需更深入的文献例证或方言用法,建议查阅《尔雅》《说文解字》等古代辞书,或关注诗词注解中的具体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按责迸气边场编队飞行秉钺不才不讳宠恣出殡错疑骀荡戴进当家子对脉堕马妆迩刻風飡水宿封父凤音高悟宫烛规灭家见户说巨礼鐻鍝靠防尻子课能澜汍历草历涉刘陆龙額侯墨敕斜封年画宁许披房平康里仆质扦剔牵文麒麟雏清醪顷前祇夜葺治稔乱少款拾没疏絶思恋私盐厮养覃恩痛生生相传厢蓝旗险陆邪辙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