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蓂荚。传说中的一种瑞草。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紫脱华,朱英秀。佞枝植,历草滋。”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尧 为仁君,一日十瑞……历草生阶,宫禽五色。” 南唐 陈陶 《圣帝击壤歌四十声》:“历草何因见,衢尊岂暂忘!”一本作“ 歷草 ”。参见“ 历荚 ”。
亦称“ 歷荚 ”。即蓂荚。《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紫脱华,朱英秀,佞枝植,歷草滋。” 李周翰 注:“ 尧 时有蓂荚草生于阶,有十五叶,从月一日日生一叶,至十五日日落一叶。若月小,则餘一叶,见此以知日歷,故云歷草也。”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七:“蓂荚,一名歷荚,圣王以是占日月之数。”歷,一本作“ 历 ”。参见“ 蓂荚 ”。
“历草”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历草”即蓂荚(又称“历荚”),是古代传说中象征祥瑞的植物。根据记载,这种草每月从初一至十五每天生一叶,十六至月底每天落一叶。通过观察叶数即可推算日期,因此被视为天然的“日历”,常见于尧舜时期的典故中。例如《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提到“佞枝植,历草滋”,即以历草象征太平盛世。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太平御览》等典籍。
《历草》是一个汉字词语,主要有两个意思:
1. 旧时代辞章上所用的文字。
2. 形容写字或书法潦草、难以辨认。
《历草》的部首是“艹”(草字头)。
它的总笔画数为10画。
《历草》起源于古代文人墨客在书写和书法创作中的一种风格偏隶的书写方式,是在书写过程中随意而不拘泥于规范的一种字体。它通常出现在一些书信或日常笔记中,被人们广泛使用。
《历草》的繁体字为「曆草」。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在历史上,字形、字义、书写方式的变化十分丰富。古时候的汉字写法较为繁琐,通常使用细且曲折的笔画,与现代简化字有所差别。
1. 他的字写得很糟糕,简直是一片历草。
2. 这篇文章里有些地方字形潦草,看得不太清楚。
历草的相关词语:
1. 草书
2. 草字
3. 行草
4. 草率
5. 草草
历草的近义词:
1. 潦草
2. 难辨
3. 乱书
历草的反义词:
1. 工整
2. 端庄
3. 规范
阿睹傲态百年诗不辞而别彩霓参觐策无遗算岔路口逞强称能冲闲戴翼倒颠店主调益度假村惇惠读书破万卷发奸露覆肤札艮岳桄榔酒涵容虹膜黄喉蛇欢呼鼓舞騞然假僭焦明津迳拘拆拘卖栲栎矿镤枯蒲腊缚懒骨头凉风晾台伶透鳞鳍刘四骂人立足点緑蒙蒙买手盘劲青笼晴飔顷谈悫素曲蟮世士説饼桃腮阗咽铁花同年而校香菇霄雿小筑习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