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历草的意思、历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历草的解释

即蓂荚。传说中的一种瑞草。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紫脱华,朱英秀。佞枝植,历草滋。”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尧 为仁君,一日十瑞……历草生阶,宫禽五色。” 南唐 陈陶 《圣帝击壤歌四十声》:“历草何因见,衢尊岂暂忘!”一本作“ 歷草 ”。参见“ 历荚 ”。


亦称“ 歷荚 ”。即蓂荚。《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紫脱华,朱英秀,佞枝植,歷草滋。” 李周翰 注:“ 尧 时有蓂荚草生于阶,有十五叶,从月一日日生一叶,至十五日日落一叶。若月小,则餘一叶,见此以知日歷,故云歷草也。”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七:“蓂荚,一名歷荚,圣王以是占日月之数。”歷,一本作“ 历 ”。参见“ 蓂荚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历草(又称蓂荚、历荚)是古代传说中象征祥瑞的植物,其叶片生长规律与历法相合,被视为天然的计时工具。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解析其详细含义:


一、基本释义

  1. 词义溯源

    “历草”最早见于《竹书纪年》,记载尧帝时期“有草夹阶而生,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及晦而尽”。其叶片随月相盈亏每日增减一叶,古人据此判断日期,故称“历草”(《白虎通义·封禅》)。

    来源:《竹书纪年》《白虎通义》

  2. 别称与关联词

    • 蓂荚:因叶片似豆荚而得名(《宋书·符瑞志》)。
    • 历荚:强调其纪历功能(《艺文类聚·祥瑞部》)。

      来源:古代典籍文献


二、文化内涵与象征

  1. 祥瑞象征

    历草被视为太平盛世的征兆。《田俅子》载:“尧为天子,蓂荚生于庭,为帝成历”,表明其出现象征帝王德政(《太平御览》引文)。

    来源:先秦文献《田俅子》

  2. 历法意义

    古人将历草视为“自然之钟”,其生长规律暗合阴阳历法。汉代《三统历》曾以蓂荚凋荣解释大小月变化(《汉书·律历志》)。

    来源:《汉书》及古代历法文献


三、学术考辨

植物学存疑

历代学者对历草是否真实存在争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称其“此草终不可得”,认为可能是古人结合神话与天文观测的虚构产物(卷十六《草部》)。

来源:《本草纲目》


四、现代释义总结

历草(lì cǎo)

名词,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瑞草。叶片每日规律性生长或凋落一片,周期为30日,古人以此记录日期,象征历法精准与政治清明。见于《竹书纪年》《白虎通义》等文献,现代汉语中属历史文化专有名词。


说明:因“历草”属古汉语专有词,现代词典(如《汉语大词典》)收录释义但无网络权威链接。本文释义综合《竹书纪年》《白虎通义》《本草纲目》等传世文献,建议查阅中华书局点校本获取原始出处。

网络扩展解释

“历草”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历草”即蓂荚(又称“历荚”),是古代传说中象征祥瑞的植物。根据记载,这种草每月从初一至十五每天生一叶,十六至月底每天落一叶。通过观察叶数即可推算日期,因此被视为天然的“日历”,常见于尧舜时期的典故中。例如《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提到“佞枝植,历草滋”,即以历草象征太平盛世。

二、文化内涵

  1. 历法功能:古人将历草与天文历法结合,认为其能“占日月之数”(见《续博物志》卷七),成为早期时间记录的自然参照物。
  2. 祥瑞象征:在文献中,历草常与紫脱华、朱英秀等瑞物并列,代表君王仁德、政治清明,如南朝任昉《述异记》描述尧时“历草生阶”为十种祥瑞之一。

三、相关扩展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太平御览》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巴勒斯坦罢潞傍览别调钵单擘李不窕不朽不自聊惨怒创业维艰除开楚囚对泣蹉雹谠人大雅扶轮碉房帝州二蓝遌颜蚡鼠改辕易辙孤孑寒泽惠文冠胶让校书郎急辞稉稌绝景闚测来之不易雷渀零挑落选卖眼美女破舌秘机木俑闹钟逆谋拍马溜须鞶章平情颇偏清品寝饍骚子深苛食醯收声水仓素俭俗语滕薛争长恬泊铜坑推谦违信背约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