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here the mountains and the rivers end—at the end of one's rope] 比喻走投无路,陷入绝境
亦作“ 山穷水断 ”。亦作“山穷水绝”。1.谓山和水到了尽头。 北周 庾信 《周兖州刺史宇文公神道碑》:“溪涧峥嶸,巖崖豁嶮,山穷水断,马束桥飞。”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将及山,河面渐束,堆土植竹树,作四五曲;似已山穷水尽,而忽豁然开朗。”
(2).比喻走投无路,陷入绝境。 宋 陆游 《冬夜吟》:“饥鸿病鹤自无寐,山穷水絶谁为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李八缸》:“苟不至山穷水尽时,勿望给与也。”《官场现形记》第四七回:“及至山穷水尽,一无法想,然后定他一个罪名。” 姚雪垠 《长夜》三五:“眼看着就交荒春,到那时山穷水尽,揭借无门。”
“山穷水尽”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字面意思: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方再无道路可走。
比喻义:形容陷入绝境,无路可走或无法解决困境的状态,含贬义。
该成语通过自然景象的极限状态,生动比喻人生或事物陷入无可挽回的绝境,常见于文学与日常表达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与中性或积极词汇混淆。
《山穷水尽》是一个成语,形容处境非常困难,没有了任何希望。这个成语源自《左传》,意为山已经到了顶,水已经流尽。
《山穷水尽》的拆分部首是山和水,山的部首是山,水的部首是氵。根据拆分部首和笔画,山有三画,水有四画。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其中的一句是:“使国人不堪出,则欲紧束之;是山穷水尽之地而已,谁敢留焉!”意为当时的国家已经处于极度困难的境地,无法再容忍有任何人逃离。
《山穷水尽》的繁体字是「山窮水盡」。
《山穷水尽》在古时候的写法较为繁琐,下面是其中一种写法:“山㤂水盡”。
他的生意失败了,如今已经是山穷水尽,没有任何挽回的机会了。
组词可以是:穷山僻壤、水乡山郡、绝境逢生。
近义词可以是: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绝望至极。
反义词可以是:前途光明、一片希望、路在脚下。
庇庥残凶长铗产难诚笃触地春夫捣装栋折顿呼独松关额款烽火台分详分证浮县海曲鹤几黄伞格化生女讳穷伙计假君脚尖佳设家庭教师禁陛进见礼廐人撅头籧筁夸赏狼餐虎咽略等寥萧乱弊骆田墨花莫或木作骈溢平步拼音字母谱模谱制浅幦棋灯青生色热腹上溯烧地适心娱目庶官疏儁四铢钱探丁桐帽退走温暑校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