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山窮水盡的意思、山窮水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山窮水盡的解釋

[where the mountains and the rivers end—at the end of one's rope] 比喻走投無路,陷入絕境

詳細解釋

亦作“ 山窮水斷 ”。亦作“山窮水絕”。1.謂山和水到了盡頭。 北周 庾信 《周兖州刺史宇文公神道碑》:“溪澗峥嶸,巖崖豁嶮,山窮水斷,馬束橋飛。” 清 沉複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将及山,河面漸束,堆土植竹樹,作四五曲;似已山窮水盡,而忽豁然開朗。”

(2).比喻走投無路,陷入絕境。 宋 陸遊 《冬夜吟》:“饑鴻病鶴自無寐,山窮水絶誰為鄰。”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李八缸》:“苟不至山窮水盡時,勿望給與也。”《官場現形記》第四七回:“及至山窮水盡,一無法想,然後定他一個罪名。” 姚雪垠 《長夜》三五:“眼看着就交荒春,到那時山窮水盡,揭借無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山窮水盡”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字面意思:山和水都到了盡頭,前方再無道路可走。
比喻義:形容陷入絕境,無路可走或無法解決困境的狀态,含貶義。


二、出處與演變

  1. 宋代起源
    出自陸遊《遊山西村》詩句“山重水複疑無路”,後演變為“山窮水盡”。
  2. 清代用例
    蒲松齡在《聊齋志異·李八缸》中明确使用該詞:“苟不至山窮水盡時,勿望給與也”。

三、用法與結構


四、例句與語境

  1. 自然場景:
    “車開到此地,前面已無去路,看來已是山窮水盡之處。”
  2. 比喻困境:
    “萬貫家産,若不知守成,總會有山窮水盡的一天。”

五、近義詞與反義詞


該成語通過自然景象的極限狀态,生動比喻人生或事物陷入無可挽回的絕境,常見于文學與日常表達中。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與中性或積極詞彙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山窮水盡》的意思

《山窮水盡》是一個成語,形容處境非常困難,沒有了任何希望。這個成語源自《左傳》,意為山已經到了頂,水已經流盡。

拆分部首和筆畫

《山窮水盡》的拆分部首是山和水,山的部首是山,水的部首是氵。根據拆分部首和筆畫,山有三畫,水有四畫。

來源

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其中的一句是:“使國人不堪出,則欲緊束之;是山窮水盡之地而已,誰敢留焉!”意為當時的國家已經處于極度困難的境地,無法再容忍有任何人逃離。

繁體

《山窮水盡》的繁體字是「山窮水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山窮水盡》在古時候的寫法較為繁瑣,下面是其中一種寫法:“山㤂水盡”。

例句

他的生意失敗了,如今已經是山窮水盡,沒有任何挽回的機會了。

組詞

組詞可以是:窮山僻壤、水鄉山郡、絕境逢生。

近義詞

近義詞可以是:山窮水盡、無路可走、絕望至極。

反義詞

反義詞可以是:前途光明、一片希望、路在腳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