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爽快舒畅貌。 唐 李白 《游秋浦白笴陂》诗之二:“ 白笴 夜长啸,爽然溪谷寒。”《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李克让 看见湖山佳胜,宛然神仙境界,不觉心中爽然。”《花月痕》第八回:“﹝ 荷生 ﹞登时把先前思慕心肠,如濯向冰壶,不留渣滓,倒也爽然。”
(2).豁然;了然。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五》:“天下积玩之所致,固有激之以赏而人不知劝,陈之以罚而乃以爽然悟、废然返者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晚霞》:“ 端 始爽然自悟,然恐 晚霞 恶其非人,嘱母勿復言。” 清 姚莹 《来孝女传》:“世有以殉身为愚孝者,观於 来 女,可爽然矣。”
(3).茫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八·梅诗》:“予每与 施愚山 侍读言及《宛陵集》, 施 輒不应,盖意不满 梅 诗也。一日,予曰:‘扁舟 洞庭 去,落日 松江 宿。此谁语?’ 愚山 曰:‘ 韦苏州 、 刘文房 耶?’予曰:‘乃公乡人 梅圣俞 。’ 愚山 为之爽然久之。” 茅盾 《动摇》八:“﹝他﹞不愿自寻烦恼,所以只爽然片刻,便又高兴起来。”参见“ 爽然若失 ”。
(4).消失貌。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少焉,一轮明月已上林梢,渐觉风生袖底,月到波心,俗虑尘怀,爽然顿释。”
“爽然”是一个多义词语,其含义因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释:
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出处,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权威工具书。
爽然是一个常用的词汇,表示心情愉快,舒畅,无忧无虑。它可以指人的心境、情绪或事物的状态,形容人感到畅快、顺心、舒适。
爽然的部首为爻,笔画数为9。
爽然的来源可追溯到古代汉语文献。最早出现在《诗经·王风·黍离》中的一句诗句:“亦既食止,亦既饮止,亦既宴止。”其中“亦既宴止”被解释为“阕然而息快乐”,后来演化为现代的“爽然”。
爽然的繁体字为爽然。
在古时候,爽然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保持了现代的意义和用法。古代文献中使用的爽然一词中,多以句末使用,形容人们的快乐和满足。
1. 他一夜好眠,第二天早上醒来,心情爽然。
2. 她听到好消息后,脸上露出了一个爽然的笑容。
3. 散步在郊外,呼吸新鲜空气,心情顿时变得爽然起来。
爽然可以作为一个形容词,可以构成其他词语:爽然若失、爽然无比、爽然大悟等。
爽然的近义词包括愉快、畅快、快乐、欢畅等
爽然的反义词包括不快、沮丧、烦恼、不爽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