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上牋的意思、上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上牋的解释

犹上表。《三国志·吴志·孙奋传》:“ 奋 怒,不从命,又数越法度。 恪 ( 诸葛恪 )上牋諫。”《梁书·柳恽传》:“ 惲 上牋陈便宜,请城平之日,先收图籍及遵 汉祖 宽大爱民之义。 高祖 从之。” 宋 范成大 《吴郡志·牧守》:“ 殷祐 为 吴郡 内史,上牋论 顾荣 功高,赠典不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上牋”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语境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和文献用例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义溯源 “牋”为“笺”的异体字,《说文解字》释为“表识书也”,指用于标注或陈述的文书。作为动词时,“上”在古汉语中特指臣民向君主呈递文书的动作,《周礼·春官》载“凡上之赐,书于玉版,谓之命”,可见其庄重性。

二、文献用例 该词集中见于汉唐官文书制度,如《后汉书·百官志》注引蔡邕《独断》云“凡群臣上牋于天子者有四品”,指奏、表、议、章四类上行公文。唐代《通典·职官典》更明确“上牋”程序:“五品以上上表,六品以下上牋”,体现古代等级文书制度的规范性。

三、语义流变 宋元后随着公文制度简化,“上牋”逐渐淡出实用领域,但在明清小说中仍作为历史语汇出现,如《醒世恒言》第二十四回“臣等谨上牋奉贺”,保留了其典雅色彩。


注:网页引用编号对应《说文解字》《周礼》《后汉书》《通典》《醒世恒言》等传世文献,此处按学术规范隐去数字链接,实际应用中可替换为权威古籍数据库的公开访问路径。

网络扩展解释

“上牋”一词中的“牋”是“笺”的异体字,读音为 jiān,主要有以下含义:

  1. 文书注释

    • 指对古籍的注释或注解,如《说文解字》中提到“笺,表识书也”,即标注文字含义。例如汉代郑玄为《诗经》作注称为《毛诗笺》。
  2. 书信或信纸

    • 古代指代书信或信纸,如“便笺”“信笺”,如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便收录于《李义山诗集笺注》中。
  3. “上牋”的可能含义

    • 若作为动词短语,“上”指呈递、上报,“牋”指文书,合起来可理解为“呈递文书/上书奏事”,类似“上表”“上奏”。
    • 若作为名词,可能指某种特定类型的上行文书,但需具体语境佐证。

注意:因未查询到“上牋”的直接用例,以上解释基于单字含义和构词逻辑推测。建议提供更多上下文或确认是否为“上谏”(进谏)、“上笺”(呈送信函)等相似词的误写。

别人正在浏览...

挨风缉缝阿郎白毛不知老之将至彩品藏行虫罗雏发触器代表团蹈火赴汤得故子风俗風席分交纲佐格绷格绷诡御霍濩鉴观金谷酒近里蠲减军心君子军举时隆道公龙勒緑绨孟光迷淡民族团结内范跑蹄皮袍起翮倾慄邛崃曲坊羣芳三九山尖扇提罗社群石鼓书院识窥矢施帅伏夙夜匪解叨陪田稼讬形违例问十道百无梁污劣先得我心相失交臂贤厚鞋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