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whistle]∶一种使空气或蒸汽强行输入一个空洞或输向一薄薄的边瓣使产生一种尖锐的哨子声的装置
工厂汽笛
(2) [steam whistle]∶靠蒸汽的作用产生声音的哨笛;尤指装在蒸汽锅炉上的这种哨笛
(1).利用蒸汽,使其从气孔中喷出而发出很大音响的发声器。一般装置于轮船、火车或工厂中。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在船上我们只说了几句话,我就被汽笛声赶了下来。” 曹禺 《日出》第一幕:“远处传来工厂的汽笛声。” 叶圣陶 《隔膜·欢迎》:“汽笛响了响,车轮又徐徐转动,载着列车东去了。”
(2).指汽车上的喇叭。 鲁迅 《彷徨·弟兄》:“忽而远远地有汽车的汽笛发响了,使他的心立刻紧张起来。”
汽笛是依靠蒸汽或压缩空气的机械动力装置发出鸣响信号的设备,主要用于船舶、火车及工业场所的警示或通讯。其核心特征是通过气流震动发声装置产生高响度、穿透性强的声音信号。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汽笛为“利用蒸汽、压缩空气等喷出时发出的鸣笛装置”。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高压气体(蒸汽或压缩空气)驱动发声器内的簧片或膜片高速震动,产生特定频率的声波。早期船舶和火车依赖蒸汽驱动,现代设备多改用压缩空气系统。
船舶在雾天航行、进出港口时鸣笛示意方位;火车发车、通过道口时鸣笛警示行人。
工厂事故或防空警报场景中,汽笛因声压级高(可达120-150分贝)、传播距离远,被用作紧急报警装置。
20世纪中叶前,部分工厂以汽笛鸣响标示上下工时间,如上海杨树浦电厂曾长期作为城市报时标志。
《汉语大词典》指出,汽笛在文学作品中常象征工业文明的力量感,如茅盾《子夜》中描写“工厂汽笛的怒吼”。从19世纪蒸汽机船使用的铜质汽笛,到现代电控气鸣装置,其技术演进反映了机械工程的发展。
参见权威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 罗竹风 主编.《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4.
- 《辞海》(第七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0.
汽笛是一种通过蒸汽或压缩气体发声的装置,常见于交通工具或工业场景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汽笛声通常具有高频、穿透力强的特点,可传播较远距离,但现代部分场景已逐渐被电子警报器替代。
八关本物扁卢参挝长檄轈车嵖岈山垂及从教篡臣胆怯订终身东江方府梵客蜂铃蝮虿伏窜盖世太保公伤龟星锅户郭隗尊寒澌浩大合编划定黄花菜虎荡羊群金笳金张馆剧敌絶亡具器食炕桌匡居枯乾敛膝丽句离判笼仗鸾回凤舞缦乐马头调逆涛盘空抢秋切衇气咍咍气煤如是三面网扫堂子赡裕守助损本逐末罔上虐下沩印禅小蓬莱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