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敛版的意思、敛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敛版的解释

古代官员朝会时皆执手版,端持近身以示恭敬。 唐 韩翃 《送李司直赴江西使幕》诗:“敛版辞 汉 廷,进帆归 楚 幕。” 宋 陆游 《醉歌》:“平生为衣食,敛版靴两脚。”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下·点化故事》:“初官 太原 ,作词数十曲,嘲郡邑同僚,并及府帅。帅怒甚。因羣吏入謁,面数折之曰:‘君恃尔兄,谓吾不能治尔耶?’ 彦龄 敛版顿首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敛版是古代汉语中的礼仪用语,指官员在面见尊长或重要场合时,将手持的笏板(古代官员记事用的手板)恭敬地收拢于胸前或身侧的动作。这一行为既体现对对方的尊重,也彰显自身仪态的庄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本义与礼仪规范

“敛”意为收束、整理,“版”即笏板。古代官员上朝或参拜时需双手持笏记录旨意,但在特定场合(如面圣、谒见尊长)需主动收敛笏板以示谦卑。《礼记·曲礼》载“凡奉者当心”,郑玄注“谓捧持当心”,即指将笏板收于胸前的规范动作。此仪节在《新唐书·车服志》中亦有印证,官员需“敛版再拜”,突显礼制中的尊卑秩序。

二、引申的恭敬姿态

“敛版”逐渐演化为恭敬姿态的代称。宋代朱熹《朱子语类》提及“见长官须敛版端坐”,强调收敛笏板后需保持身姿端正。清代顾炎武《日知录》更以“敛容正版”描述士大夫的庄重仪态,说明该词已超越具体动作,成为礼敬精神的符号化表达。

三、文化内涵与制度关联

笏板材质(玉、象牙、竹木)对应不同官阶,故“敛版”暗含对等级制度的遵从。唐代杜佑《通典》详载“五品以上执象笏,六品以下执竹木笏”,收放笏板的仪轨实为官僚体系尊卑结构的具象化呈现。明代《大明会典》更明确规定“百官奏事毕,敛笏北向立”,印证其作为宫廷礼制的组成部分。

结语

“敛版”浓缩了古代礼法社会的精神内核,既是对器物(笏板)的物理操作,更是对“敬”与“序”的价值践行。其语义承载着从具体仪轨到抽象礼义的升华,成为研究传统官仪制度的重要切口。


参考文献来源:

  1. 《礼记正义》(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朱子语类》(黎靖德编,中华书局版)
  3. 《通典·礼典》(杜佑撰,浙江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敛版”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如下:

1. 基本释义
指古代官员在朝会时手持笏板(手版),端正持握并贴近身体,以示恭敬的礼仪动作。这一行为体现了古代官场对仪态和礼节的重视。

2. 词源与用法

3. 文化背景
笏板的使用是古代中国官僚体系的重要礼仪符号,不同品级官员的笏板材质、形制有严格规定。官员通过“敛版”动作,既表达对皇权的尊重,也展现自身身份与修养。

总结
“敛版”反映了古代官场礼仪的细节,是研究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词汇。若需进一步了解笏板形制或相关制度,可查阅《周礼》《新唐书·舆服志》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闇室不欺奥秘朝座逞笔丑脚厝颜戴高帽谠谋多会尔诈我虞风娇焚骨纷藴复赛钢镚儿槁落拐士贵昆铁路旱殃和而不同和羹哄争黄土道魂干浑头浑脑勦民鲛韅鯨鯊禁劝峻博款语温言凉凉遴聘露房绵絮冥纸泯合缥醪轻死却行曲谱嗓黄慎德声嗽沈膇视如寇仇舜犬説帖四并嗣让酸霜抬颏天夺其魄天拙梯苔通皮同云土桧万家灯火威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