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的意思、上京的详细解释
上京的解释
(1).古代对国都的通称。《文选·班固<幽通赋>》:“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於上京。” 李善 注:“有羽翼於京师也。”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 德璉 发跡於此 魏 ,足下高视於上京。” 宋 刘攽 《送韩玉汝司封奉使两浙》诗之三:“组练白玉粒,一月来上京。” 梁启超 《复刘古愚山长书》:“ 秦 中自古帝都,万一上京有变,则六飞行在,犹将赖之。”
(2).古都名。 渤海 以王都 忽汗城 为 上京 龙泉府 。故址在今 黑龙江 宁安县 西南 东京城 。
(3).古都名。 契丹 会同 元年(公元938年)改皇都为 上京 临潢府 。故址在今 内蒙古 巴林左旗 南。
(4).古都名。 金 天眷 元年(公元1138年)以京师 会宁府 为 上京 ,故址在今 黑龙江 阿城 南 白城 。
词语分解
- 上的解释 上 à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 去
- 京的解释 京 ī 国都(现特指中国首都北京):京城。京都。京华(因京都是文物、人才汇集的地方,所以称京都为“京华”)。京畿(国都和国都附近的地方)。京剧。京师(首都的旧称)。京绣。京菜。 大。 古代数名,指一千
专业解析
“上京”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历史地理与现代语义两个维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上京”作动词时,指前往都城,古时特指臣民赴都城觐见帝王。作名词时,专指历史上的都城名称,例如辽代五京之首的“上京临潢府”,其遗址位于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境内。
二、历史释义
- 辽代都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918年营建上京,定为政治中心。《辽史·地理志》记载“上京临潢府,太祖取天梯、蒙国、别鲁等三山之势于苇甸,射金龊箭以识之,谓之龙眉宫”。
- 其他朝代别称:唐代曾称长安为“上京”,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我从去年辞帝京”,但此用法后世渐少。
三、现代语义
现代汉语中,“上京”常作为“前往首都”的口语化表达,例如“上京赶考”“上京务工”,借代指向北京,体现语言的时代演变。
四、引证来源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第3版)第1285页;
-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辽代都城词条;
-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上京”口语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
“上京”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通用含义
- 国都的通称
古代泛指前往都城或对国都的称呼,如《文选·班固<幽通赋>》中“有羽仪於上京”即指京师。现代语境中也可指前往北京,如“上京求学”。
二、历史都城名称
- 辽代上京(临潢府)
位于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是辽朝的政治中心,历经200余年,现存皇城遗址及大量文物。
-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
故址在今黑龙江宁安县西南东京城,为渤海国都城,现存宫殿、佛寺等遗迹。
- 金代上京(会宁府)
位于黑龙江阿城南白城,金朝初期都城,天眷元年(1138年)定为上京。
三、其他扩展含义
- 日本战国时期的“上京”
实际称为“上洛”,指大名带兵进入京都朝见天皇,类似“挟天子以令诸侯”(如织田信长)。
- 现代寓意
名字中“京”象征高大、兴盛,“上京”可引申为追求卓越或事业有成。
“上京”既可指古代都城或进京行为,也是多个北方政权的都城名称。若需进一步了解某朝代都城细节,可参考历史文献或考古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宝络宝篆奔命鞭笞波谲云诡伯图参照系超迁呈祥成政诚职抽丁凋严钉筋方命凡愚封熊冯异挂剑孤军作战憨皮毫不讳言花晨豢牺花葩画一之法机捷金袄子惊鸟金陵春酒家佣九茎久屈眷爱枸橼龛难壳子兰芽老牛留牛弥罗木精拿大草脑性气短契悟诎膝三鹿郡公蛇舅母诗杰收掘睡兀松茂夙凋滔滔不絶誊録院条缕妄妖蜼彝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