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诎膝的意思、诎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诎膝的解释

下跪。喻归顺、投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然后兴师出兵,北征 匈奴 ,单于怖骇,交臂受事,詘膝请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诎膝”是汉语中的古语词,其本义指弯曲膝盖的动作,常用于描述古代礼仪中的跪拜姿势。从构词角度分析,“诎”通“屈”,《说文解字》释为“诘诎也”,段玉裁注“凡屈曲字当作此”(来源:《说文解字注》);“膝”即人体关节部位,二者组合构成屈膝行礼的特定动作。

在语义演变中,该词衍生出双重含义:一方面指代臣服姿态,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诎膝请和”描述外族归顺;另一方面可表达恭敬态度,《礼记·曲礼》郑玄注“坐则膝诎”特指古代跪坐礼仪(来源: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

现代权威辞书《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义为“下跪,引申为投降、归顺”,并举《战国策·秦策》中“诎膝而谢”为例证(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1卷第386页)。王力《古代汉语》教材则强调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反映古代社会等级制度中的身体语言(来源:王力《古代汉语》第四册)。

网络扩展解释

“诎膝”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拼音为qū xī,其核心含义为下跪,多用于比喻归顺或投降。以下为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解释

    • “诎”通“屈”,意为弯曲、屈服;“膝”指膝盖。
    • 字面即“弯曲膝盖”,指下跪的动作,常见于古代礼仪或臣服场景。
  2. 比喻义

    • 引申为因畏惧或臣服而投降、归顺,常见于描述战争、外交中的屈服行为,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单于怖骇,交臂受事,詘膝请和”。

二、用法与语境

  1. 历史文献

    • 多见于史书或文学作品中,例如《史记》记载匈奴单于因恐惧汉军而“诎膝请和”,生动体现军事威慑下的臣服场景。
  2. 现代延伸

    •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在描述历史事件或仿古语境时,可强调人物因压力被迫屈服的状态。

三、相关词语


四、注意事项

别人正在浏览...

卑辱本命日边客秉刍仓仓草屩铛铛尘溷翠篾彫摧的士恶浪贰醮非池中物干草格览更老耕力聒气黑账贺雀见实嘉贽金三品空策麟凤一毛龙凤蝼蚁捋须内举能因尼采蹑屧薿薿拟托撇脱千眠起戎乞臧取贷氄衣神魂摇荡石雕石密寿冢送形索逋逃返腆厚瞳神铜乐队頽天托戒徒袒违伐武汉大学无所容心小法消声匿影小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