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荡其居处,犁平其庭院。比喻彻底摧毁敌方。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且谓蕞尔土司,即扫穴犁庭,不足示武。” 郭孝成 《四川光复记》:“ 重庆 蜀 军政府,拟合 滇 黔 援 川 军队,不日逾 汉 出 秦 ,与我北伐南军,会于中原,以扫穴犁庭,驱除韃虏。” ********* 《离乱杂诗》之十:“会当立马 扶桑 顶,扫穴犁庭再誓师。”亦省作“ 扫犁 ”。 清 钱谦益 《佟氏幽愤录序》:“筹边料敌,画灰聚米,慨然有扫犁之志。”参见“ 犂庭扫穴 ”。
“扫穴犁庭”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sǎo xué lí tíng,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总结如下:
该成语字面意为扫荡敌人的巢穴,犁平其庭院,比喻彻底摧毁敌方势力,常用于军事或重大行动场景。
多用于历史、军事或政治语境,如描述战争胜利、扫黑除恶等彻底性行动。
《扫穴犁庭》是一个成语,意为清除积存的害事之物,比喻彻底清理除害。
《扫穴犁庭》的三个字的部首分别是扌、穴和犭,它们的笔画分别是3、5和8。
《扫穴犁庭》这个成语出自中国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小说《喻世明言·寒夜》。在小说中,他描写了主人公使用独特的方法来清除地下积存的害物,以保护人们的生活安宁。
《扫穴犁庭》的繁体写法是「掃穴犁庭」。
在古时候,「犭」的形状更像「豕」,即猪的字形。因此,古代汉字写法中曾以「豕」代替「犭」。
他以忠诚的态度扫穴犁庭,使得公司重新焕发生机。
清除害事、根除隐患、驱除病毒
除恶务尽、铲除土匪、扫清障碍
害人害己、制造麻烦、埋下隐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