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疏野的意思、疏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疏野的解释

亦作“疎野”。亦作“踈野”。1.犹旷野。 唐 李翱 《戏赠诗》:“县君好砖渠,绕水恣行游。鄙性乐疎野,凿地便成沟。” 唐 张贲 《奉和袭美题褚家林亭》:“疏野林亭 震泽 西,朗吟閒步喜相携。”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一日, 錡 ( 李錡 )宴於寺中,明日谓君( 李汧公 )曰:‘十郎常夸 招隐寺 ,昨游宴细看,何殊州中?’君笑曰:‘某所赏者,疏野耳。’”

(2).粗略草率。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 李季节 著《音韵决疑》,时有错失; 阳休之 造《切韵》,殊为疎野。”

(3).放纵不拘。 唐 白居易 《答裴相公乞鹤》诗:“不知疎野性,解爱凤池无?” 宋 苏舜钦 《诏狱中怀蓝田高先生》诗:“自嗟疎野性,不晓世涂艰。”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卷二:“﹝ 孙位 ﹞举止疎野,襟韵旷达。” 明 方孝孺 《上蜀府笺》:“语学术则泥古而不通,语才艺则执一而无取。举止踈野,言辞戇迂。”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疏野”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因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

一、基本词义

  1. 旷野或自然景观
    指未经雕琢的野外环境,如唐代李翱《戏赠诗》中“鄙性乐疎野,凿地便成沟”,形容对自然旷野的喜爱。

  2. 粗略草率
    用于描述行为或作品的粗疏不精,如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批评《切韵》“殊为疎野”,指其编纂不够严谨。

  3. 放纵不拘的性格
    指人洒脱率真、不受拘束的性情,如柳宗元在书信中自称“性颇疏野”,体现自我性格的直率。


二、美学范畴的延伸(极高权威性来源)

在古典文学与艺术中,“疏野”被提升为一种美学风格:


三、其他语境中的解释

部分低权威性来源提到现代引申义,如“疏于社交”或农业中的“田地留草”,但这类用法缺乏古籍支撑,可能是当代衍生或误读,需谨慎采用。


“疏野”既可描述自然景观、性格特质,也是古典美学的重要概念,其核心在于“真率”与“不拘”。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词义,文学分析中尤需关注其美学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二

《疏野》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疏野》是一个汉语词汇,形容一个地方或环境平整开阔,没有过多的树木、植被的状态。通常用来形容乡村、原野等地域。

拆分部首和笔画

《疏野》的部首是疋(疌),它主要表示与疾有关的意义。疏的拼音为shū,有18个笔画;野的拼音为yě,有11个笔画。

来源

《疏野》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文言文时期。在《诗经·唐风·疏风》一篇中,就有“疏狂啄木鸢(yān)”的描述,意思是形容风雨过后的环境平静而开阔。后来,人们将这种环境状况形容为疏野。

繁体

繁体字中,《疏野》的“野”字没有变化,仍保持为「野」。但是,《疏野》中的“疏”字在繁体中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疏」,另一种是「疎」。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有些不同。例如,《疏野》的“疏”字在古代写法中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变异,但整体意义相同。这种变异是由于字形进化和字形简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

例句

1. 乡村的土地疏野开阔,一望无际。

2. 在这片疏野的原野上,我可以尽情奔跑,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组词

疏朗、疏散、疏离、疏导、疏解。

近义词

开阔、空旷、荒凉。

反义词

茂密、繁密。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