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除墓地,以待人死入葬。谓酷吏必当有恶报,指日可待。语本《汉书·酷吏传·严延年》: 严延年 迁 河南 太守,其母从 东海 来,欲从 延年 腊,到 洛阳 ,适见奏报引决囚人。母大惊,谓 延年 曰:“我不自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后岁馀, 延年 果败。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且 于公 高门以待封, 严母 扫墓以望丧。”《隋书·隐逸传·李士谦》:“积善餘庆,积恶餘殃,高门待封,扫墓望丧,岂非休咎之应邪?”
“扫墓望丧”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出自《汉书·酷吏传·严延年》:
严延年任河南太守时手段严酷,其母见其滥杀囚犯后预言:“我不愿老年目睹儿子被处刑!你终将招祸,我这就回乡为你扫墓待丧。”一年后严延年果然被处决。
此典故引申为“恶行终将招致速报”。
建议参考《汉书》原文或权威词典(如-4)以获取精准释义,避免混淆现代泛化的“扫墓”含义。
扫墓望丧(sǎo mù wàng sāng)是指祭奠先人、瞻仰遗像或进行丧礼等活动。扫墓表示清扫坟墓,整理墓地及供奉祭品;望丧表示追思亡者,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之情。
扫(手寸)墓(土)望(目讠)丧(一)
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的礼制和传统习俗,是为了纪念及敬拜已故亲人和先祖。
掃墓望喪
在古代,扫墓望丧的写法略有不同。扫字中的“手”字下面是由寸字形成的旁,“墓”字中的“土”字下面是由人字形成的旁,“望”字以“目”字为旁,“丧”字的上面是由一横笔画和丨字形成的旁。
每年清明节,我都会去扫墓望丧,缅怀逝去的亲人。
墓碑、瞻仰、祭拜、扫墓、祭奠
祭拜、追思、哀悼、祭奠
庆祝、欢乐、喜庆、康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