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扫墓望丧的意思、扫墓望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扫墓望丧的解释

扫除墓地,以待人死入葬。谓酷吏必当有恶报,指日可待。语本《汉书·酷吏传·严延年》: 严延年 迁 河南 太守,其母从 东海 来,欲从 延年 腊,到 洛阳 ,适见奏报引决囚人。母大惊,谓 延年 曰:“我不自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后岁馀, 延年 果败。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且 于公 高门以待封, 严母 扫墓以望丧。”《隋书·隐逸传·李士谦》:“积善餘庆,积恶餘殃,高门待封,扫墓望丧,岂非休咎之应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扫墓望丧”是汉语中较为少见的典故性表达,其核心含义指向因特定场景引发的哀思与联想。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本指“扫除墓地以待丧事”,后衍生出两层文化意蕴:

一、字面行为描述

古代礼制中,家族若预先得知重要成员将安葬于祖坟,需提前清理墓地杂草、整修坟茔,这种行为称为“扫墓望丧”。此类记载在《礼记·檀弓》注疏中可找到礼仪依据,体现古代宗法制度对丧葬仪式的严谨规范。

二、情感投射引申

在文学作品中,该词常被用作触景伤怀的意象符号。如唐代诗人李商隐《祭小侄女寄寄文》以“凋兰瘁惠,扫墓望丧”暗喻睹物思人的悲怆心境。这种用法通过《全唐文》等典籍传播,成为文人表达物是人非之痛的典型修辞。

现代语境下,该词多出现于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在《中华典故大辞典》中被归入“礼仪类”典故,其演变过程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丧葬礼仪”与“情感表达”的深度交织。

网络扩展解释

“扫墓望丧”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典故

出自《汉书·酷吏传·严延年》:
严延年任河南太守时手段严酷,其母见其滥杀囚犯后预言:“我不愿老年目睹儿子被处刑!你终将招祸,我这就回乡为你扫墓待丧。”一年后严延年果然被处决。
此典故引申为“恶行终将招致速报”。


三、用法与结构


四、补充说明

建议参考《汉书》原文或权威词典(如-4)以获取精准释义,避免混淆现代泛化的“扫墓”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柏乐白翳偪下粃滓驳龙仪同惨凛参微岑崿禅室成仇衬绒踔远祠位耋吏鼎能地势图断编髴髣伏尔泰甘露浆沽泊孤茕寒慄皇穹宇皇天画鹢嘉言驹光拘畏狂名恅愺老耋利建历历落落乱虐马留墨井牛头阿旁乾首青鸳琼岳权奇三八节扫竹山樱韶石身躰视爲儿戏衰困束火送究随照宿莽贪巧童第周退值苇笥纤尘相为胁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