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March 8th)] 国际妇女斗争的纪念日。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女工因要求男女平等权利而举行示威,次年8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第二次社会主义者妇女大会上决定,以每年3月8日为妇女节。亦称“国际妇女节”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简称。1909年3月8日, 美国 芝加哥 女工因要求男女平等权利而举行示威,次年8月在 丹麦 首都 哥本哈根 召开国际第二次社会主义者妇女大会,为了促进国际劳动妇女的团结和解放,大会接受 德国 社会主义革命家 蔡特金 的倡仪,决定以每年3月8日为国际劳动妇女节。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三八节汉语 快速查询。
三八节(sān bā jié)是现代汉语中对“国际妇女节”的简称,特指每年3月8日为庆祝女性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而设立的全球性节日。其释义可从汉语词典角度与社会文化应用两方面解析:
词源构成
“三八”由数字“三”和“八”组合,直接对应日期“3月8日”。需注意与汉语中表轻贬义的方言词“三八”(形容言行失当)严格区分,二者仅为同形词,语义无关联。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118页“三八节”词条。
规范定义
根据权威词典解释,“三八节”是“国际劳动妇女节”的俗称,全称为“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其核心含义为:
纪念妇女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倡导性别平等与女性赋权的国际纪念日。
来源:《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年,“国际妇女节”条目。
历史背景
节日起源于20世纪初欧美工人运动,中国于1924年首次公开纪念三八节,现已成为法定节日,体现对女性社会价值的官方认可。
来源: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官网《三八国际妇女节的由来》。
当代意义
现代语境中,“三八节”既是表彰女性成就的庆典符号,亦承载推动性别平等、反对歧视的社会使命。民间常以赠送鲜花、举办文化活动等形式表达对女性的尊重。
权威参考来源(无有效链接时标注文献):
“三八节”是“国际劳动妇女节”的简称,以下是关于该词条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三八节指每年3月8日,是为纪念女性争取平等权益而设立的全球性节日,又称“国际妇女节”或“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其核心意义在于推动性别平等,肯定女性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贡献。
二、历史起源
三、意义与活动
四、名称演变 因日期为3月8日,民间俗称“三八节”;近年来也衍生出“女神节”“女王节”等更具亲和力的称呼。
补充说明
“妇女”一词在官方定义中泛指18岁以上成年女性,无特殊限制。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细节,可参考、6、8等来源。
板芭备耕镖师比肩而事蔽亏侧聆长帅蝉鬟尘混弛沓瘳痊翠衣蹈难叮当当鸫鵍斗余繁条发征非同儿戏蜂虿之祸伏水干雷高分子化合物更议观者如堵横横实实横乱画品活脱儿节妇接排抗高楛死脸大廉节令舍渌渌落产瞀迷牛郎星挪挲剽伤批购暴背清尊诎人如果伤俘汤汤荡荡商业网沙哑神到之笔顺文拓工摊子偷媚取容拖綉毬未明求衣文行缃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