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南子·本经训》:“龙舟鷁首,浮吹以娱。” 高诱 注:“鷁,大鸟也。画其像著船头,故曰鷁首。”后以“画鷁”为船的别称。 南朝 陈 陈正见 《泛舟横大江》诗:“波中画鷁涌,帆上锦花飞。” 唐 温庭筠 《昆明治水战词》:“ 滇池 海浦俱喧豗,青翰画鷁相次来。” 明 顾大典 《青衫记·蛮素邀兴》:“澄波泻影,画鷁随流转。”
“画鹢”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文献的词语,主要用于指代船只,其含义和文化背景如下:
词源与基本释义
该词出自《淮南子·本经训》中的“龙舟鹢首,浮吹以娱”,其中“鹢”指一种大型水鸟(类似鹭或鸬鹚)。古人将鹢鸟的形象绘制于船头,故称“鹢首”,后以“画鹢”代指船只。
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
应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中,现代口语已较少使用,但在描述古代舟船或引用典故时仍可见其身影。例如:“江上画鹢逐波,两岸青山如黛。”(虚构例句,示意用法)
总结来看,“画鹢”不仅是对船只的别称,更承载了古代工艺、信仰与文学审美的多重文化意蕴。
《画鹢》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用画笔描绘鹢的形象。
《画鹢》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畫”和“鳥”。其中,“畫”是一个单独的部首,表示与绘画有关;“鳥”是表示鸟类的部首。整个词语共有12个笔画。
《画鹢》这个词的来源有一段典故。相传古代有一位画家,他擅长画鸟类,尤其是鹢。他用画笔精细地描绘出鹢的形象,展现了鹢的灵动和美丽。因此,人们将他的作品称为《画鹢》,并通过这个词来纪念他的绘画才华。
《画鹢》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畫䴙」。
古代汉字书写形式与现在有所不同,关于《画鹢》这个词的古时候汉字写法是「畫鷁」。
1. 他在画廊里展示了一幅精美的《画鹢》。
2. 这位画家以描绘《画鹢》而闻名。
1. 画师:指擅长绘画的艺术家。
2. 画卷:指用画笔绘制而成的纸卷,形式多样。
3. 画作:指画家绘制的画作品。
1. 画鹏:含义与《画鹢》类似,指用画笔描绘鹏的形象。
2. 画凤:指用画笔描绘凤的形象。
1. 见鹢:表示亲眼目睹鹢鸟的情景。
2. 鸣鹢:指鹢鸟发出的声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