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纎末”。1.犹末梢。《文选·马融<长笛赋>》:“纤末奋蕱,錚鐄謍嗃。” 张铣 注:“纎末,竹上也。谓清风来则纎末竹之上,奋迅而动。” 唐 杜甫 《戏为韦偃双松图歌》:“絶笔长风起纤末,满堂动色嗟神妙。”
(2).细小。 清 邵懿辰 《赠陈蓺叔序》:“方 乾隆 中,俗字横流,其聪明杰魁之士,相劘而为考证纤末之务,名治经而经日以蔽晦。” 严复 夏曾佑 《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繁法之语言,则衍一事为数十语,或至百语千语,微细纤末,罗列秩然。”
“纤末”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纤末”读作xiān mò,核心含义指极其微小的部分,既可表示物体的末端或末梢,也可形容事物细微到几乎可忽略的程度。
物理上的末梢
原指物体的末端,如竹枝顶端或自然景物的细微部分。例如唐代杜甫《戏为韦偃双松图歌》中“绝笔长风起纤末”,形容风起于松枝末梢的动态。
抽象意义的细小
引申为琐碎、微小的事物。如清代邵懿辰提到“考证纤末之务”,指学术研究中过于关注细枝末节的现象。
《文选·马融〈长笛赋〉》以“纤末奋蕱”描绘竹梢随风而动;严复、夏曾佑则用“微细纤末”形容语言描述的详尽程度。
“纤末”兼具具象与抽象的双重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其指向。
《纤末》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细小、微末。它表示一个事物或物体非常细小而微弱。
《纤末》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纟”和“末”。其中,“纟”是纤维的部首,表示与纤维相关,而“末”则是末尾的部首,表示与末尾或终点有关。
《纤末》总共有9个笔画,分别是:横(一)、竖(丨)、撇(丿)、捺(㇏)、点(丶)、提(㇀)、竖折()和横折(八)。
《纤末》的来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汉字,它的意思和用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所变化。在现代汉语中,它常用于修饰事物的细小、微弱特征。
《纤末》的繁体字是「纖末」。
在古代,汉字的形状和写法有所不同。《纤末》古代写法为「纎末」,它的结构和现代汉字相似,但笔画稍有不同。
以下是一些使用《纤末》的例句:
与《纤末》相关的组词有:
《纤末》的近义词有细微、微小、微细等,表示事物非常小或微弱。
《纤末》的反义词则是宏伟、巨大、庞大等,表示事物宏大或巨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