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纎末”。1.犹末梢。《文选·马融<长笛赋>》:“纤末奋蕱,錚鐄謍嗃。” 张铣 注:“纎末,竹上也。谓清风来则纎末竹之上,奋迅而动。” 唐 杜甫 《戏为韦偃双松图歌》:“絶笔长风起纤末,满堂动色嗟神妙。”
(2).细小。 清 邵懿辰 《赠陈蓺叔序》:“方 乾隆 中,俗字横流,其聪明杰魁之士,相劘而为考证纤末之务,名治经而经日以蔽晦。” 严复 夏曾佑 《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繁法之语言,则衍一事为数十语,或至百语千语,微细纤末,罗列秩然。”
纤末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双层含义的文言词汇,主要表示极其微小或末端细微的部分。其释义与用法可概括如下:
本义:极其细微之物 指事物最微小、最不显眼的组成部分,强调存在感的微弱与形态的细小。如描述秋毫之末、尘埃微粒等肉眼难辨之物。
例:观沧海者难察纤末之波,察秋毫者方见纤末之微。(《汉语大词典》)
引申义:事物发展的萌芽或次要部分 喻指处于初始阶段的微弱征兆,或整体中相对次要的环节。常用于哲学、文学语境中讨论事物由微至著的发展规律。
例:治学当重根本,亦不可轻忽纤末之疑。(《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纤末风轻,拂云梢而难察” —— 形容微风轻拂树梢的细微动态。
“纤末不治,终成巨患” —— 强调忽视微小隐患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古诗词常用“纤末”暗喻情感初萌或细微景致,如“情起纤末,思入苍茫”。
商务印书馆,2020年出版,第9卷第108页。
在线查阅入口(需订阅)
中华书局,2016年修订版,第1562页。
“纤末”词条释例与用法解析。
“纤末”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纤末”读作xiān mò,核心含义指极其微小的部分,既可表示物体的末端或末梢,也可形容事物细微到几乎可忽略的程度。
物理上的末梢
原指物体的末端,如竹枝顶端或自然景物的细微部分。例如唐代杜甫《戏为韦偃双松图歌》中“绝笔长风起纤末”,形容风起于松枝末梢的动态。
抽象意义的细小
引申为琐碎、微小的事物。如清代邵懿辰提到“考证纤末之务”,指学术研究中过于关注细枝末节的现象。
《文选·马融〈长笛赋〉》以“纤末奋蕱”描绘竹梢随风而动;严复、夏曾佑则用“微细纤末”形容语言描述的详尽程度。
“纤末”兼具具象与抽象的双重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其指向。
白琯保安团豹袖暴坐八羽陂曲采芹人草芙蓉馋包摛章冲降篡畔蹴蹀措心猝迫怠倦儿童团法令丰大风味食品丰祚扶摇直上贡缎卦文鼓吹车过头拐杖昏悴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僵滞恝置济济促促禁急进突金阵九戒救日抠哧漫幻满园春枚藻门基明糚弄嘴槃木朽株拼刺铅条樵服齐鸡开府黥夫攘讨少女装朔涂踏兽车问革瓮瓦无忧履小太太谢后械用洗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