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苏的意思、三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苏的解释

宋 文学家 苏洵 及其子 轼 、 辙 俱以文名,世称三 苏 。 宋 苏轼 《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之三:“毡毳年来亦甚都,时时鴂舌问三 苏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才识》:“ 嘉祐 初,﹝ 苏洵 ﹞与二子 軾 、 辙 至京师……於是父子名动京师,而 苏氏 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 苏 ,盖 洵 为老 苏 , 軾 为大 苏 , 辙 为小 苏 也。”《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天下称他兄弟,谓之二 苏 ;称他父子,谓之三 苏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苏是中国文学史特指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合称,其称谓最早见于《宋史·苏洵传》。该词条在《辞海》(第七版)中被定义为"北宋文学家苏洵及其子轼、辙的并称",属于汉语固定称谓类词汇。

从构成形式分析,"三"为基数词限定,"苏"取姓氏特征,形成"数词+姓氏"的专有名词结构,符合汉语人物群体命名规律。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此类称谓多用于文学世家或流派代表,如"三曹""三谢"等。

具体成员包含:

  1. 苏洵(1009-1066):字明允,以《六国论》为代表的政论文开创"苏氏议论文体"
  2.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最高成就者,诗、词、文、书、画俱佳
  3. 苏辙(1039-1112):字子由,擅长政论与史论,《黄州快哉亭记》入选《古文观止》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记载,三苏共同推动北宋古文运动,其文章被南宋列为科举范文,形成"苏文熟,吃羊肉"的民间谚语。现存作品总量逾五千篇,苏轼个人创作占比约60%。

该词条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标注为专有名词,强调其作为"唐宋八大家"重要成员的历史定位。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收录三苏作品12篇,其中《赤壁赋》《六国论》为必修课文。

网络扩展解释

“三苏”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世家,指苏洵及其子苏轼、苏辙三父子。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三苏”一词最早见于宋代文献,指苏洵(父)、苏轼(兄)、苏辙(弟)三人。他们同为“唐宋八大家”成员,以散文成就闻名,世称“三苏”。

2.成员介绍

3.文学地位

4.称号由来

5.影响与评价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作品或历史细节,可参考权威文学史著作或访问三苏祠博物馆官网。

别人正在浏览...

案值鞍座八顾半散唪经兵具不一而足长没吃空酬赛酬勋词仙大工亶翔德邻等给灯虎地线斗粟尺布二根呃嚱奋发蹈厉浮誉固定资产瑰奇过筛子鼓尾化育踖躩浸浔畸行沮扰空崖筐簏鍊句邻交流离遇合留年隆古轮船落交鹭鸶藤卤竈评量前对抢嘴峭涧桥泄遒壮涩体授柄于人丝弦耸膊成山跳帮透头駾喙妄图玩威挝捶袭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