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主持校勘书籍。 汉 班固 《答宾戏》:“ 永平 中为郎,典校秘书,专篤志於儒学,以著述为业。” 清 方苞 《文王十三生伯邑考辨》:“经传诸子,皆 周 人之书,遭 秦 火而始出於 汉 ,故使 歆 典校,卒 向 之业。”
(2).指校书之官。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案《蜀志》称 王崇 补 东观 , 许盖 掌礼仪,又 郤正 为秘书郎,广求 益部 书籍。斯则典校无闕,属辞有所矣。”
“典校”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种含义:
主持校勘书籍
指对文献、典籍进行系统的校对和勘误。例如,汉朝班固在《答宾戏》中提到“永平中为郎,典校秘书”,描述其负责校勘皇家藏书的工作。清代方苞的《文王十三生伯邑考辨》中也提到“歆典校,卒向之业”,进一步印证这一职责的历史延续性。
指校书之官
代指古代负责文献校对的官职。如唐代刘知几在《史通·史官建置》中记载蜀国王崇、许盖等人担任典校官,负责整理地方文献。
补充说明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如需更详细的古籍例证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汉典、史书原文等权威来源。
《典校》是一个结合了两个词的词语,即“典”和“校”。它的意思是通过校正或校对来修订和整理典籍、文书或其他著作。
“典校”一词的部首是“八”和“木”,其中“八”表示“儿女兄弟”,“木”表示“树木”。它的笔画数分别为2和7。
《典校》一词的来源较为简单,是由两个意思相关的汉字组合而成。他们共同传达了“校正典籍”的含义。
繁体字中的《典校》是「典校」。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我的知识有限,无法提供确切的答案。我只能告诉你现代汉字的含义和用法。
1. 我们需要找一位经验丰富的编辑来进行这本书的典校。
2. 这个机构负责对古籍进行典校和出版。
以下是一些由《典校》组成的词语:
1. 典校师 - 指在校对和修订古籍方面有经验的专业人士
2. 校典 - 指修订和整理典籍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与《典校》意思相近的词语:
1. 校正 - 指通过对文本进行修改和校对以确保准确性和一致性
2. 校勘 - 指对典籍进行校对和修订以确保准确性和可信度
与《典校》意思相反的词语是:
1. 随意 - 指没有经过仔细校对和修订的情况
2. 独断 - 指在修订和整理文本时没有参考其他资料或意见的情况
黯淡无光拔帜熛怒菜籽油宸跸澄清忡弱春曦欑宫大理花钉官石东蛮恩顾分两膏泽割壤狗腿子规害横陈恒论后母黄甘激昂慷慨假情借调疾恶如讐旧国究竟九主即小见大离纷六喻鹿鸣宴论师马毛蝟磔媢妬眇风密清挠辞挠动辇路棚阁晴旭穷俭融汇贯通盛必虑衰仕贫十月朝双柑斗酒水洼属念朔边堂赠投义五蠹闲服贤孙晓惑偕隐息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