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典校的意思、典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典校的解释

(1).谓主持校勘书籍。 汉 班固 《答宾戏》:“ 永平 中为郎,典校秘书,专篤志於儒学,以著述为业。” 清 方苞 《文王十三生伯邑考辨》:“经传诸子,皆 周 人之书,遭 秦 火而始出於 汉 ,故使 歆 典校,卒 向 之业。”

(2).指校书之官。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案《蜀志》称 王崇 补 东观 , 许盖 掌礼仪,又 郤正 为秘书郎,广求 益部 书籍。斯则典校无闕,属辞有所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典校"的汉语释义与考源

一、核心释义

"典校"为复合词,由"典"(掌管、典籍)与"校"(校对、考订)构成,本义指对典籍文献进行校勘整理。其内涵包含两层:

  1. 动词义:系统性地校订、考辨古籍文本,修正讹误,如《后汉书》载班固"典校秘书",即主持皇家藏书校勘工作。
  2. 官职义:古代指掌管典籍校勘的职务,如汉代"秘书监"下属的典校官,负责宫廷藏书整理。

二、历史源流与语义演变

三、学术价值与权威参考

"典校"是中国文献学核心术语,其规范流程包括:

  1. 对校:比对不同版本异同;
  2. 考异:分析文字讹误根源;
  3. 订讹:修正错漏以复原文本原貌。

    此概念深刻体现传统学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章学诚语)的精神。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典校"词条释义,1994年版第2卷。
  2. 班固《汉书·艺文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3.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论校勘之法",北京出版社,2009年。
  4. 《中国古籍校勘学》(孙钦善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

网络扩展解释

“典校”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种含义:

  1. 主持校勘书籍
    指对文献、典籍进行系统的校对和勘误。例如,汉朝班固在《答宾戏》中提到“永平中为郎,典校秘书”,描述其负责校勘皇家藏书的工作。清代方苞的《文王十三生伯邑考辨》中也提到“歆典校,卒向之业”,进一步印证这一职责的历史延续性。

  2. 指校书之官
    代指古代负责文献校对的官职。如唐代刘知几在《史通·史官建置》中记载蜀国王崇、许盖等人担任典校官,负责整理地方文献。

补充说明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如需更详细的古籍例证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汉典、史书原文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妞宝笥必丢仆答并驱倡妇城濠池堂醇味楚囚相对大酒缸褡连布道听耳食凋变断还断冤赋恤光洁桂姜龢协混成较猎加以鸡旦机敏金刚努目计台聚齐坑木宽谨琅环领承买情美室尿布泥娃娃弄痴人蓬生麻中器岸千岁乾性油倾慄秋女秋音柔茹寡断三菩提璱璱申都神术妙计守正不回俗尚堂基特识铁市威彊温辞无妄之灾遐篇霞裙月帔谢庄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