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清 代科举,童生经县、府、院三6*级考试合格成秀才,府考时取中前十名者被列为堂号。 吴玉章 《辛亥革命·浮槎东渡》:“过院考的时候……我是府考最后一场的第二名,被列为‘堂号’(前十名称‘堂号’,是学政必看的卷子)。”
(2).旧时一户人家的称号。 峻青 《水落石出》:“庄里有一家地主,堂号 积善堂 。”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堂号汉语 快速查询。
“堂号”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语境中有两层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清代科举考试中,童生需通过县、府、院三级考试才能成为秀才。其中,府考成绩前十名的考生会被列为“堂号”,这一称号代表其考试名次优异,且试卷需由学政(主管教育的官员)亲自审阅。
在传统宗族社会中,“堂号”是家族的重要标识,具有以下特点:
定义与形式
指代家族祠堂或宗族的名称,通常以匾额形式悬挂于厅堂,或书写于灯笼上,如“积善堂”“太原堂”。
类型分类
功能与意义
“堂”最初指代房屋建制(如天子九尺堂,士人三尺堂),后演变为祭祀、议事等场所的统称。唐代后,“堂”与“殿”区分,民间宗祠、书斋等均以堂为名,其名号逐渐成为家族象征。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姓氏的堂号来源,可参考地方志或族谱文献。
堂号是一个汉语词汇,一般指地位高的家族在门牌或招牌上写的名号,也用来表示家族的声誉或地位。
堂号的部首是土(土字旁),它的笔画数为八画。
堂号最早出现在古代中国的寺庙或宗庙之中,用来表示祖先的庙号。随着社会的变迁,堂号的含义逐渐扩展至表示家族的门牌号码或家族的声望。在繁体字中,堂号的写法为「堂號」。
在古代,字形的变化常常伴随着时代的演变。古时候堂号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然采用「堂号」这两个字。
1. 我们家族的堂号是「如意堂」。
2. 这家餐馆前的招牌上写着「五福堂号」。
3. 这个地方的堂号历史悠久,据说有数百年的历史。
组词:堂号簿、堂号系统、堂号牌
近义词:家族名号、家训
反义词:无堂号、不名一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