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郄的意思、三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郄的解释

同“三郤”。春秋晋大夫却锜﹑却犨﹑却至的合称。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三郄”是春秋时期晋国三位大夫的合称,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
    “三郄”指郄锜、郄犨、郄至三人,是晋国显赫的卿大夫家族成员。该词中的“郄”通“却”,因此也作“三却”。

  2. 历史背景
    三人活跃于晋厉公时期(约公元前580年),因权势过大引发君主忌惮,最终被晋厉公联合其他贵族诛杀。这一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晋国公室与卿族之间的权力斗争。

  3. 文献出处
    该词见于柳宗元《柯陵之会》,但更早的史实记载源于《左传·成公十七年》,详细描述了“三郄”覆灭的经过。

  4. 读音与字形

    • 拼音:sān xì(“郄”读作xì,非qiè)
    • 结构:“三”为独体字,“郄”为左右结构。
  5. 延伸说明
    三人中郄至最为著名,曾参与鄢陵之战大败楚军。其家族覆灭后,晋国权力逐渐转移到栾氏、范氏等卿族手中,为后来的“三家分晋”埋下伏笔。

建议结合《左传》《国语》等先秦文献进一步了解相关历史细节。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三郄》的意思

《三郄》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意为“三道垫子”。它指的是古人用于坐卧的三层垫子,以增加舒适度。

拆分部首和笔画

《三郄》的部首是“十”(shí),它的笔画数是配合不同字体和书法风格而变化的。

来源

《三郄》一词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这是一部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了丰富的神话与地理知识。

繁体

《三郄》的繁体字为「三郤」。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在古代,汉字的形状比较简单,不像现代的书写体系那样规范。因此,关于《三郄》的古代写法可能有所差异,无法给出确切的古代写法。

例句

1. 他去访友时,坐在软榻上,铺上三郄。

2. 古人在写字的时候,通常会坐在三郄上,以增加舒适度。

组词

组词:三郄坐(sān qí zuò)。

近义词

近义词:三层垫子。

反义词

反义词:硬板凳。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