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殇的意思、三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殇的解释

(1).指长殇、中殇、下殇。《仪礼·丧服》:“传曰:年十九至十六为长殤;十五至十二为中殤;十一至八岁为下殤。”

(2).三个横死者。《文选·谢瞻<张子房>诗》:“力政吞九鼎,苛匿暴三殤。” 李周翰 注:“横死曰殤。 孔子 过 泰山 ,有妇人哭於墓者而哀,使 子贡 问之,曰:‘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曰:‘何不去也?’曰:‘无苛政。’ 孔子 曰:‘小子志之,苛政猛於虎也。’ 秦 之苛法天下怨之,其暴甚於此三殤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殇是古代丧礼制度中的重要概念,专指因不同年龄阶段夭折而确立的三种丧服等级。该词最早见于《仪礼·丧服》,其分类依据《礼记·丧服小记》记载,结合逝者年龄与亲属关系确定服丧规格,体现了周代宗法制度对生命伦理的严格规范。

核心含义与分类

根据郑玄《仪礼注》解释,三殇具体指:

  1. 长殇:十六至十九岁夭亡者,亲属服大功(粗熟麻布丧服)九月;
  2. 中殇:十二至十五岁夭亡者,服大功七月;
  3. 下殇:八至十一岁夭亡者,服小功(细熟麻布丧服)五月。

服丧差异根源

贾公彦《仪礼疏》强调,年龄差异对应“成人之礼”的完成程度:长殇已行冠礼具备社会身份,中殇初通人事,下殇尚属童稚。这种分级体现了《礼记·檀弓》所述“哀节称情”的礼制原则。

文化意义考证

王国维《观堂集林》指出,三殇制度与周代“二十而冠”的成人礼相衔接,通过丧服规制强化宗族成员的权利义务关系,其本质是维护嫡长子继承制的伦理工具。

文献溯源

  1. 《仪礼·丧服》原文载:“年十九至十六为长殇,十五至十二为中殇,十一至八岁为下殇。”
  2. 《礼记正义》引郑玄注:“殇者,男女未冠笄而死可哀伤者。”
  3. 清人胡培翚《仪礼正义》详解三殇服制差异的礼法依据。

网络扩展解释

“三殇”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古代丧礼中的年龄分类
    指“长殇”“中殇”“下殇”三种未成年人的死亡类型,根据《仪礼·丧服》记载:

    • 长殇:16岁至19岁去世;
    • 中殇:12岁至15岁去世;
    • 下殇:8岁至11岁去世。
      这一分类体现了古代对丧葬礼仪的细致规范。
  2. 三个横死者
    指因意外、暴政或灾难等非自然原因死亡的三人。例如《文选·谢瞻〈张子房〉诗》中“苛匿暴三殇”,引用了孔子“苛政猛于虎”的典故,暗喻暴政导致多人惨死。


二、延伸用法

作为成语,“三殇”可形容战争、疾病或灾难引发的大规模死亡,例如:“这场瘟疫如三殇般席卷全城。”(注:此用法多见于现代词典归纳,需结合语境判断。)


三、文化背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参考《仪礼》《文选》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八段锦拜毡毕劫崇日顶刮刮废渣風豪凤眸佛欢喜日符曜古茂裹脚寒鼈毫不动摇黑坟坚定不移荐卷荐扬计簿洁居咭咭呱呱惊寤酒醅觖如龛赭快车老上老子泪人两头和番辽川灵光殿迷空步障凝视旁室飘薄评选本諐鄙齐唱清孱清清冷冷人保人使戎烬散发披襟试笔屎虼蜋顺风扯帆舜英司搏私酿腾说慝僞錪錪推杯闲澹仙童显眼洗涤剂